我們抄錄一首2007年4月5日福州大學報(561期)刊載的詞:《滿江紅》丙戊清明致祭城工部烈士墓前hellip;hellip;
忠骨堆里,寸碑豎,肝腸欲。瀟瀟雨,心香淚灑,愛君凜冽。入黨永生剛毅膽,冤刑還灑堅貞血。不等閑,虧缺奈孤懷悲切。風云變,征未輟,莊李輩,皆英烈。繁榮酬夙愿,小康當熱。貴地寧忘樓閣地,鄙方豈敢陵園設。時俱進,草色入簾青,安居穴。
每逢清明時節,福州各院校的同學們,抬著花圈,上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祭吊英烈,撰寫文章,舒發心中之感慨。長篇革命歷史小說《麥斜巖》中的陸乾宇、林珊就是以中共閩中城工部長陸集圣、陳錦娟為原型的英雄人物。
陸集圣(1925—1948年)出生在仙游縣城關一貧窮教師家庭。1943年畢業于莆田哲理中學。后在仙游城關任教,期間參加抗日劇社,從事抗日救亡宣傳活動。1944年考入福建學院政治系,參加學生運動,當選為學生會主席。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校支部委員。領導福州市大中學校總罷課,被校方視為異端分子開除。同年4月,任中共閩江工委組織干事,奉命赴臺灣建立臺北龍安支部。1947年2月,任中共福、長、閩地委書記,8月再次赴臺,籌備迎接解放軍渡海作戰事宜。1948年1月,調任閩中城工部長,后因錯案而蒙冤罹難。
陳錦娟(1921~~1948年)出生在長樂縣吳航鎮一個貧窮店員家庭。1940年在長樂縣立中學畢業,考取福安師范學校。在校組織進步學生讀書會,被視為異黨嫌疑分子。畢業后分配到福州私立福商小學任教,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期間認識陸集圣,引導她走上革命道路。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年任校黨支部書記。同年7月,在省委城工部負責人莊征領導下,同陸集圣參與套取海關走私布匹,為組織籌集大量經費。1948年5月,因錯案和陸集圣一起在閩中游擊區蒙冤罹難。1956年黨中央、毛主席為福建城工部錯案平反昭雪,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陸集圣、陳錦娟為革命烈士。
小說《麥斜巖》描寫了城工部在白區隱蔽戰線上的特殊使命。原省委宣傳部副長、省文聯主席許懷中在《麥斜巖》序文中這樣評述:“它從抗日戰爭的1941年4月連江會戰寫起,福建省政府從福州撤退到山區永安,國民黨的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倒行逆施,引出地下黨城工部的特殊使命,凸現閩中革命斗爭這條主線。圍繞閩中游擊隊截劫日本貨輪,開展南日島、湄洲灣一帶的斗爭。日本的投降,國民黨反動派加緊剿共,重點轉入南疆砥柱麥斜巖革命根據地,如伏擊戰的大捷。人民解放軍戰略防御轉入大反攻,城工部在護送華東局特派員途中,不幸遭敵伏擊特派員犧牲。由于情況復雜,某些領導主觀臆斷,造成歷史上特大的冤假錯案,城工部負責人被錯殺的悲劇。最終“麥斜巖上杜鵑紅”,閩中解放,城工部錯案得到昭雪。正如福建黨史所書:“城工部烈士的鮮血,同樣染紅了共和國的旗幟。”通過緊扣心弦的故事情節,展示出閩中這段紅色經典。
長篇革命歷史小說撰寫了如火似荼的閩中革命斗爭,塑造眾多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是一部弘揚主弦律的文學作品。 (邱南強 張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