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佛教龍華大乘之祖堂漢陽堂,位于仙游縣大濟鎮古瀨村西邊白鴿嶺山麓,由普耀大師創建于清代乾隆壬子五十七年(1792),占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積七百多平方米。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幽雅,是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明朝羅因祖師是佛教龍華大乘佛堂之始祖,清朝普耀祖師被尊稱為莆仙佛教龍華之始祖,為漢陽堂總敕(空空),而祖師創居的漢陽堂榮稱為莆仙第一堂。其同胞兄弟普濤祖師于乾隆丙子二十一年(1756)二月,隨兄往福清觀音埔“一是堂”學道,嘉慶丁已二年(1797)同普爵往臺灣開山傳教。臨行前同普耀兄共同設計由兩塊半玉合璧成為一塊完整正方形玉印,由普耀祖師手書“天如來,地通寶”,合壁中間有花紋文理作為合壁暗號,兩顆半印合擔總敕(空空)寶章。當時一枚由普耀祖師收存執持,作為漢陽堂,歷代空空相傳的印章。一枚半印由普濤祖師帶往臺灣開山,作為龍華佛堂歷代空空相傳印章,這兩枚印合壁的寶章,作為千古兄弟同胞至親,同根相連的見證。臺灣的這枚寶印至今還存在“德化堂”。
普濤祖師同弟子謝普爵到臺灣后,先盡力協助蔡太空創立臺中市“慎齋堂”。嘉慶甲子九年(1804)普耀祖師在漢陽堂寂滅成真,由普濤祖師從臺灣回漢陽堂法擔總敕(空空)。在臺灣的空空印章,交付于弟子謝普爵(仙游人)為臺灣佛教龍華齋堂開山的第一任總敕(空空)。先在安平海頭社設立化善堂,嘉慶甲戌十九年(1814)在臺南市廣慈庵街再建德善堂。道光丁酉十七年(1837)在臺南市再建“德化堂”,就此一脈宏開衍傳,在臺灣的佛教龍華大乘齋堂(佛堂)高達二百馀堂。
漢陽堂不但成為莆仙佛教龍華大乘佛堂二百多堂之祖堂,而且還是臺灣佛教龍華大乘齋堂二百多堂的祖堂,更主要的還成為海峽兩岸,同根相連,同胞至親的象征。
2011年3月中旬臺中慈音寺董事長陳素霞,林樹松會同二十多居士回大陸漢陽堂認祖,他們看了漢陽堂,歷代源流法脈,與臺灣佛教龍華齋(佛)堂,全由普濤、普爵衍傳開山之源流法脈記載清楚分明,一式二份確認為漢陽堂實是莆仙和臺灣佛教龍華開山說法之祖堂,幾次來漢陽堂友好聯誼。 (陳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