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福建革命斗爭史,我們會看到一位傳奇的英雄人物劉潤世。他是由省委書記曾鏡冰單線領導、成功打入福建國民黨統治集團的我黨地下臥底英杰。他的傳奇革命生涯,使閩中革命斗爭熠熠閃光,增添色彩,可與電影《敵營十八年》媲美。長篇革命歷史小說《麥斜巖》中的劉潤志,就是以他為原型的英雄人物。
劉潤世原名劉怡世,1907年出生于湖南岳陽縣。學生時代就參加革命,任中共岳、平、湘邊委宣傳部長。北伐時,奉命打入國民黨軍,任尉官連長、中隊長。后參加軍閥唐生智的軍官訓練營,三個月后,分配到福建建寧縣任教官,轉調長樂任國民黨保安團副團長。1941年4月,日軍進犯福州、長樂,原縣長逃跑。劉潤世任抗日游擊總隊司令、兼任縣長,多次與日寇激戰。瑯尾港伏擊戰,擊斃鬼子45名,我方無一傷亡,受到國民政府及中共華東局嘉獎。1944年,任閩中特委委員。1946年當選中共福建省委侯補委員、兼任閩浙贛軍區參謀長。1947年8月,奉命回湖南從事地下武裝斗爭。組建三支武裝隊伍,有450多名游擊隊員,278支槍,配合解放軍主力入湘。解放前夕,他策反岳陽偽縣長許新猷起義。并潛入長沙,為推動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卓著貢獻。解放后,歷任湖南省政府副秘書長、統戰部長等職。50年代后期,被錯劃為右派,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平反昭雪。小說《麥斜巖》有一段描寫他被軟禁在福州鼓山國民黨軍官療養院的場景:
“福州往東15里,有座鼓山,風景優美,山上有個古寺,名叫涌泉寺。據說是閩王王審知所建,與廈門南普陀、泉州開元寺、莆田廣化寺并稱為福建東南四大名寺。站在寺后山麓上,可以遠眺馬江古炮臺,是福州著名景點。廟宇邊的一處山坳里,修建座公館,是省警備司令部的軍官療養所。劉潤志被送到這兒兩天了,起居睡覺,一切自由,就是不能離開,問身邊的兩個陪同人員,說是照顧休養。劉潤志知道被軟禁了,敵人還未掌握確實證據,但他擔心第二保安隊的戰友,這支隊伍如果被發現,危險就大了。應立即上報省委,采取果斷措施;他想通知肖國梁,又怕電話被竊聽,心里十分焦急。但表面上,他裝作悠然自得,看報紙、下棋,與兩個陪同人員游涌泉寺。他知道,越是危險的時候越要沉住氣,李浩肯定會派人與他聯系,因為目前還同意家人上來探視。”
一位身入虎穴,與敵斗智斗勇的地下黨英杰的形象,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邱南強 張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