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用具。烏賊船是烏賊的船形石灰質的硬鞘,有的地方叫烏賊殼或烏賊骨。在莆仙,兒童常常用烏賊船做玩具。他們在其上挖出幾個槽算是船艙,也增加浮力。在后面粘上一小團肥皂,由于肥皂中含有油脂,放入水中溶于水,產生泡沫,能推動船前進。一葉扁舟,顯示出兒童的創造力。
車桶指貨車除駕駛室以外的裝貨的部分。這是將它看成大木桶。莆仙木桶類家具很多,大部分用于裝東西。不過對于那時的命名者,絕不會想到會有今天重型卡車那么大的“車桶”。面桶囝指魚的胃,其形狀像莆仙舊時的木制臉盆。
日暈常被看做天氣變化的預兆,人們用“日頭戴笠”來稱呼它。意思是:快下雨了,你看,太陽都戴上斗笠了。莆仙諺語:“日頭戴笠,雨落噼哩啪啦”,說明要下大雨。
箸豆(豇豆)因果莢像筷子而名。
草索又指一種油炸食品,外形像一小段繩索。也叫油索。名字雖然索然無味,吃起來卻噴噴香呢。
6、其它。白珠是菜用豌豆的種子,球形,黃白色。也叫幼豆珠。糧用豌豆(麻豌豆)的種子顏色不同,呈暗灰色,故稱烏珠。都是珠狀的東西,白珠品質好于烏珠,這與黑珍珠比白珍珠貴重正相反。還有電珠(小電燈泡)、玻璃珠(小玻璃球)也以珠命名。
月娘餅是一種面粉制成的餅,呈半月形,現在好像沒有了。
萵苣(音窩巨)莖去皮,切成薄片,叫萵苣仁,用醬油腌漬,是可口的小菜。“仁”指薄片。那么把膝蓋骨說成“腳肚頭仁”,也意味著那是膝蓋前部的一片骨頭吧。“碗邊仁”指瓷碗邊側(不是底)破碎后的碎片,邊緣鋒利,可用于刮削竹皮。還有,蠶豆仁指蠶豆瓣兒。莆仙小吃花生仁湯,是花生瓣兒加糖燉成的。
粗瓜是南瓜的一種,表面粗糙有小疙瘩。刺瓜(黃瓜)表面多黑刺,都以表面形狀命名。
莆田山楂與北方糖葫蘆相似,不過不是成串的,而是一個個獨立。頂部有一個糖汁凝結而成的薄薄的圓片,半徑比山楂大,上面是平的。大蓋帽使人們聯想到這種山楂,稱之為山楂帽。不過現在這種山楂很少,大部分都做成糖葫蘆了。芋粿是大米加芋頭油炸而成的食品。其形狀為三棱柱,底面是直角三角形。在莆仙,三角形就以這種食品命名,叫芋粿角。
和尚麥是一種小麥,無芒。
門鑰鬼指用于固定門閂的機關。功能相當于防盜門鎖上的保險。莆仙傳統民居一般裝木門,用木條做門閂。只有撥開這個機關門閂才可以拔出,門才可以被打開。由于門閂機關隱藏在門把手中,其形狀及工作原理秘不為人知;另一方面,不懂得裝有機關的人,無法打開門閂,所以人們稱這個機關為門鑰鬼。同樣,由于不清楚喉嚨的構造原理,覺得神秘,稱之為“裂嚨鬼”。好像人們想吃東西是由它控制的。俗話說“裂嚨鬼癢癢”,想吃東西。
根據事物形狀的命名遠取諸物,近取諸身,貼切形象奇特有趣。反映人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本地風俗習慣、及人們的心理狀態等。 (續完)(余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