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于潔是閩中革命斗爭史上犧牲的級別最高的一位領導人,也是一位功勛顯著、影響最大的共產黨人。至今在仙游,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學校:于潔小學。《麥斜巖》中的閩中特委書記王云俠,就是以王于潔為原型的英雄人物。
王于潔1901年出生在仙游榜頭鎮前埔村一貧窮農民家庭,自幼喪父,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他長大。靠親戚的接濟,念完中學后,考上北平燕京大學,后又轉入免繳學費的警官學校。畢業后分配到長樂任警官,目睹官場黑暗,棄職回鄉任教。1926年,北伐戰爭從廣州發起,大革命浪潮席卷全國。莆田地區的中共創始人陳國柱來到仙游榜頭鎮,組織中共仙游支部,王于潔任組織部長。從此,他義無反顧地走上革命道路,成為一名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4·12反革命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人。一時白色恐怖,閩中的革命運動亦遭到挫折。第二年,陳國柱、黃經芳等中共閩中特委負責人被通緝,先后離開。王于潔臨危受命,擔任閩中特委書記,深入農村,鞏固黨的基層組織,秘密建立工農武裝。1929年,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入閩,開辟閩西革命根據地,派遣鄧子恢到閩中指導工作。王于潔堅決執行上級指示,先后在莆田沃柄宮、仙游麥斜巖,建立中國工農紅軍207、108團,宣告成立蘇維埃紅色政權,點燃了土地革命烈火。長篇革命歷史小說《麥斜巖》的真實故事發生地,就是發生在仙游縣鐘山麥斜巖山區。如建立在游洋上宮的中共仙游第一黨支部,八年抗戰中的省委駐地:鐘山上湖底、高陽等秘密據點。仙游麥斜巖、莆田大洋外坑的土地革命烈火,引起國民黨反動派的恐慌,調集大批部隊圍剿。由于敵我力量懸殊,紅軍遭到重大損失,多位領導人犧牲,閩中的土地革命運動轉入低潮。1933年,由于中共福州市委受到重大破壞,由當時的省委領導人陶鑄提議,調王于潔到福州負責市委工作,并當選省委常委。1934年,王于潔受省委指示,再次回閩中,與福清的黃孝敏、劉突軍兩支隊伍合并,組建閩中游擊隊,重燃武裝斗爭的烈火hellip;hellip;1936年2月,閩中游擊隊進駐麥斜巖常太山區,創立根據地,改編為福建省抗日義勇軍第二支隊。由于省委機關遭到破壞,失去了上級聯系,王于潔先后到廈門、上海尋找黨組織hellip;hellip;1937年2月,由于叛徒出賣,王于潔、黃孝敏、潘濤等5位閩中特委領導人被捕,隨即給押送福州。王于潔幾人威武不屈,受盡酷刑,堅持斗爭,于6月23日慷慨就義,王于潔犧牲時年僅36歲。
國際悲歌奏一曲,狂風為我從天落!福建黨史有述:王于潔等5人的犧牲,是閩中革命斗爭史上的一次重大損失!長篇小說《麥斜巖》就是從王于潔犧牲后,省委派黃國璋回閩中,由城工部海上秘密接應,而揭開抗日斗爭序幕hellip;hellip;而值得一提的是:王于潔的愛人蘇華,這位閩中黨史上與江姐一樣令人尊敬的革命女杰,她繼承了王于潔的遺志,化悲痛為力量,在白色恐怖中,戰斗在白區隱蔽戰線上,先后擔任閩中特委副書記、閩浙贛邊省委委員hellip;hellip;解放前夕,她率領省委電臺小組,潛伏福州郊區一山溝密林里,向華東野戰軍先遣部隊發報,為解放省城作出重大貢獻hellip;hellip;王于潔與蘇華,無疑是閩中人民的驕傲。 (邱南強 張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