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至今的“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hellip;hellip;”。11月24日上午,平海中心小學的師生齊誦儒學經典《論語》的名句。一座高1.9米,寬0.6米,重達1.5噸的精雕細刻的孔子雕像安放于此。該石雕,冉冉長須飄于前胸;身帶佩劍,炯炯有神。兩千五百年前,一位圣哲降生于東方,用一部《論語》,喚醒古老沉睡的中華;于是在中華文明的旗幟上,寫上了“仁義禮智信”五個不朽的大字。
平海中心小學位于平海灣畔,朝陽山麓,學校始辦于1913年,校名為“平海衛小學”;1932年遷址平?!叭谩?改校名為“江平鄉國民小學”;1938年遷址孔子殿(就是現在平海小學所在地)。據《興化府志》記載,明朝成化年,平海文化成風時,曾一度考取舉人64名,進士13名,其中黃杭中進士時,朝廷替其建造“進士坊”,皇帝賜封“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牌”,名揚四方。
2010年平海中心小學進行校安工程建設,重建一座新教學樓,面積達2100平方米,其東邊恰好有160平方米空地。經平海各界人士提議建一座孔子亭,當地父老鄉親積極響應,踴躍支持,于2011年11月興建一座石頭結構的孔子亭,名曰“學圣亭”,還在亭中安放一尊石雕孔子像,弘揚中華文化,建設文化莆田。同時表達莘莘學子吸收孔子等先賢的傳統文化精華,沿著先輩的足跡勤奮學習,報效祖國。平海小學五年(2)班戴培沛說:“我們要學習孔子淵博的知識,繼承他lsquo;仁義禮智信rsquo;的精神?!?br />
校長黃文新告訴記者:“孔子雕像必將成為我校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也必將對我們構建和諧校園、增強學校的人文內涵和文化底蘊產生重要影響,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也必將滋潤師生心靈,提升學校文化品位。” (時報記者 吳芹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