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業。莆田人與海爭地,史有記載的,從唐代就開始了。興化平原就是圍海造田形成的。而只有在興化平原形成后,莆田才開始種雙季稻。如今那里已是莆田的糧倉、魚米之鄉。莆田海岸曲折,沿海地區港灣眾多。濱海地帶普遍分布著由港灣淤積而成的海積平原、濕地和海灘,地勢低平,有大片灘涂。可以圍墾以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緩和沿海人口多、耕地資源不足的矛盾。解放后,修了很多海堤,進行圍墾。其中在沿海四個港灣的圍墾,勝利圍墾(在靈川)、西埔圍墾(忠門)、南日圍墾、后海圍墾(埭頭),合計面積達6.78萬畝。(2)漁業。莆田海洋資源豐富,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養殖業相對比較發達,海洋養殖產量超過海洋捕撈產量。寬廣的灘涂,遼闊的淺海,養分豐富,適合各種蝦、貝、藻繁殖生長,特別是貝類的牡蠣、蟶、花蛤、鮑魚,藻類的紫菜、海帶,還有對蝦養殖,優勢明顯,帶動漁業發展。 (系列之三)( 余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