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貞明,原名至敬,道號坦樂,又號貞明子,明嘉靖三十年辛亥(1551)四月初四,生于興化新安里鶻宿村(今忠門岳秀自然村)。歸宿于1618年,是我市歷史上人人敬仰的三一教門人之一。墓構筑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北岸忠門鎮秀田村,民國十六年(1972)十月依舊制重修。坐西朝東,占地132平方米。墓平面呈“風”字形,墓碑以三塊高1.25米豎石拼合,中刻楷書“明岳秀貞明林夫子之墓”,上款刻“民國丁卯年陽月”,下款刻“三教諸門人同重修”。墓結構有明代地方特色。
公元2009年十二月,林貞明古墓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列為第四批市文物保護單位。今年四月初四,剛好是林貞明先生誕辰460周年。
林貞明的父親林金和,原來是三一教門人。貞明幼年從塾師訓讀《四書》等儒家的經典,清明道義。少年時好為鄉人排憂解難,深得長輩人的稱贊。青年時代,林貞明師從林龍江,刻苦修煉,師成之后回家鄉開設教館,收徒講授,從學者甚多。林貞明勤奮好學,開館傳教,受到林龍江先生的贊賞:“貞明子刻苦篤學,倡導傳教,以明心法,悟出九序心法之真諦。
嘉靖末年,倭寇入侵興化,城府失陷,倭寇大肆燒殺掠奪,民不聊生。林貞明和父親林金和在莆田,仙游一帶,收埋被倭寇殺害的無辜百姓,并為遇難的父老鄉親治病。林貞明與同門師兄弟盧文輝、張洪都、朱逢時等人,在莆田、仙游設館傳教,時間長達30 多年。他一生著有《卓午實義》、《明夏集》等多部,世稱林貞明是林龍江先生的親轉弟子。在他老家至今還流傳他的許多傳奇故事。 (馬冰青 陳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