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寶笙院長
在第六屆2978名代表的21.2%是632名女代表,其中6位是莆仙籍女代表:林蘭英、林秀娥(當第六至九屆20年代表)、黃鴻恩、唐肖玫、黃秀貞(六、七屆10年代表)、余寶笙(第六至八屆15年代表);八屆有林淑瓊等四位莆仙籍女代表,可算得上多。
余寶笙院長(1904-1996)6歲時離開莆田到福州讀小學、中學,1922年升入華南女子文理學院。12年的女校學習生活養成她的堅強性格與獨立自主的精神。1924年她在美國獲得碩士學位。1928年她回國在母校教有機化學。1935年她二度赴美,1937年獲得博士學位(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位女博士)。她成績優異使導師大為贊賞,這位享有世界聲譽的生化專家、維生素ABC的發明者麥卡倫教授導師要留她共同搞科研。不久抗日戰爭爆發了。她奔回祖國,隨母校到南平,任化學系主任,師生共度艱苦的戰爭歲月。愛國之心鑄就她的堅強意志,賦予她克服困難的毅力。1953年任福師院副教務長兼化學系主任,參加農工民主黨,1955年任全國政協委員,連續兩年上北京,得到毛主席、周總理接見。她親耳聆聽毛主席關于知識分子的問題的報告。她堅信中國離不開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后她任福師大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生化碩士生導師、教授。1980年赴美探親,應望城大學之邀,赴該校講學。并在明尼蘇達免疫化學實驗室作藥物與免疫研究工作,并在該大學雜志發表一論文。這時她已76歲了,下決心要奪回被20年政治風霜蝕剝了的知識。1984年9月81歲的余院長發起創辦我國第一所私立女子大學——福建華南女子學院,1985年10月開學。余院長親自定校訓為:自強、開拓、勤樸、奉獻。每年新生入學,她都要親自為新生做報告。以自己親身經歷現身說法勉勵她們:做人第一要愛國。女子首先要自強。余院長的言傳身教給學生的教育十分生動深刻。為福建培育了大量高等職業技術人才。她終身不嫁,為祖國教育事業貢獻力量,被譽為華南女子學院之母。她那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將永遠激勵她的萬千學生。
年過八旬的余院長在1980-1988年間三次越洋赴美籌資辦華南女子學院。她的兩個弟都是美國醫學博士,妹系英國劍橋醫學碩士,任紐約州醫院的婦產科主任,其一子一女都是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妹夫莆田人陳裕清(1998年病逝紐約)是國民黨元老”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常委等要職,是美國紐約大學等四所大學的哲學博士教授、美國華文作家協會主席。她弟妹三個全家三代居住美國。對于單身在國內的大姐,他們多么希望她能留在美國,合家歡聚安度晚年。弟妹們多次含淚挽留她,在美國為她辦定居手續,有的甚至說:“姐,你受的苦還不夠嗎?為什么還要回去?”原來她父親解放前是基督教牧師,解放后被勞改。1957年她被錯劃為右派,“文革”又歷盡劫難。有人晚上偷偷批斗她,捆住她雙手吊打。但她堅信:“黨總有一天會理解自己的。我還有用上這些知識的時候。”保持樂觀精神,堅持自學。在清理“文革”中三種人,她自己先做到也主動勸說在“文革”被迫害的同志對整過他們的人,放寬胸懷,不計前嫌,團結起來做好工作。因此大姐回答他們:“我還是回到生我養我的祖國,過一個有意義的晚年。我這一生經歷都與祖國連在一起,祖國培養了我,正象我們媽媽培育我們一樣。我已經平反了,恢復了工作,我要在工作中挽回過去丟失時光。”1981年她回國后,豪情滿懷寫了《祖國,母親!》一文登在《福建日報》,結尾寫著:“祖國,我的母親!您的女兒再一次回到你的懷抱。我想做的工作很多,一切都得從頭開始hellip;hellip;我要像解放初那樣,使出渾身勁,拿出成果向我們偉大祖國獻禮。”
她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等許多榮譽。她熱愛祖國、獻身教育、堅韌不拔、無私奉獻、胸懷寬廣,令世人景仰! (未完待續)(鄭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