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浦前往黃石,其間一片開闊的田野,一馬平川,原是百畝良田。而在這一片良田之中,卻堆著許多大小不等的土墩。這許許多多的土墩上荊棘縱橫,雜草叢生,看了令人生畏。
這些土墩為什么堆在良田之中?幾百年來沒有把它挖開。究竟里面埋藏著什么呢?
要解開這個謎,需從明朝嘉靖年間說起。據(jù)說明嘉靖年間,東瀛倭寇屢犯我東南沿海各省,每到一處,就給當(dāng)?shù)厝嗣駧頍o比的災(zāi)難。這些倭寇從海面襲來,一上岸就燒殺搶奪,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嘉靖卅四年,倭寇攻陷興化城,到處燒殺搶掠,給興化人民造成極大的禍害。
我們莆田每年正月初四做大歲這個習(xí)俗就是由此而來。當(dāng)年正是年終歲暮,除夕將臨,家家戶戶正忙著買年貨,做紅糰,蒸米糕,準(zhǔn)備歡歡喜喜過新年。可是,倭寇突然入侵,戰(zhàn)火橫飛,硝煙彌漫,興化城沉浸在戰(zhàn)火刀兵之中,老百姓扶老攜幼紛紛出城逃難去。當(dāng)年戚繼光軍隊駐扎在浙東一帶,接到興化府求援之函后,立即揮師南下,日夜兼程,直抵福清,探明倭寇大本營扎在莆田林墩,準(zhǔn)備從海上逃走。于是,戚繼光率部連夜趕到莆田林墩直搗倭寇大本營,殲滅倭寇兩千多名,俘虜賊首,平定倭患,大獲全勝。這就是史稱“林墩大捷”。當(dāng)時,正是新年正月初四,老百姓聽到殲滅倭寇的消息后,歡喜萬千,各家各戶返家重新做歲。這就是莆田正月初四做大歲的由來。
當(dāng)年倭寇入侵興化城,沿途搶掠燒殺,多少無辜百姓慘遭殺戮,到處腥風(fēng)血雨,可謂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真是慘不忍睹。當(dāng)時,林龍江先生,世稱“三教先生”,他看到百姓遭此大難,死者暴尸野外,無人收埋,心感痛切,于是傾其家資,同時四處募捐,令其門徒深入現(xiàn)場把遭受倭寇屠殺的無辜百姓的尸體收殮入土。因那里地處平原,沒有山丘可埋葬,只好把棺木集聚一堆一堆,就地取土掩埋,因此成為一堆一堆的土墩。事后,人們清點土墩的數(shù)目,正好九十九堆土墩,而那片土地正是屬于清浦的地界,所以人們就叫清浦九十九墩。
這九十九墩埋的是國家仇,民族恨,人民世世代代不能忘懷。這是一部無字的血淚史呀! (曾廣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