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晚春留詩詩碑林
九龍山白云洞位于東嶠鎮渚林村(古稱“南渚”)境內,是莆陽古代三圣之一卓晚春的祖廟,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大宗林,也是宗教文化、藝術和人文歷史的寶庫。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九龍山山頂寬闊平展,有四座廟宇“白云洞”、“昭明殿”、“文成殿”和“昭靈宮”,“白云洞”供奉“卓晚春”及“林龍江”塑像?!罢衙鞯睢眱确铎搿坝竦壑磷稹弊瘛!拔某傻睢狈铎搿翱鬃印痹煜?,兩邊伴有“孟子”和“朱子”塑像,殿的墻壁上貼有“孔子七十二賢”瓷磚肖像圖案,生動逼真?!罢鸯`宮”供奉著 “媽祖”金身塑像,媽祖像安然端坐,左邊供奉著媽祖父母像,右邊也有一尊小的媽祖像是用于出游的。在昭靈宮的墻壁上貼有由古到今的24位歷代帝王的人物壁畫,這個在各地媽祖宮廟內并不多見。
四座廟宇左右兩邊為一字擺開的回廊,前面有兩座相對應的大拜亭,飛檐翹角,如樓似閣,把四大殿點綴得更加雄偉壯觀。兩拜亭的正面是地下室,令人有謎宮之感。亭兩邊是“乾日亭”和“坤月亭”,雙層石構,狀如古塔,精雕細刻,蔚為壯觀?!扒胀ぁ毕聜炔⒘兄R宇,依次是太覺宮、五山宮和清水宮,坐北朝南,稱為北三宮;對側有九仙宮、九龍社、九山廟,也連成一體,稱為南三宮。兩拜亭對面屹立著一座四層的“海日樓”, 仿古樣式,琉璃屋脊,流光溢彩,典雅端莊?!昂H諛恰钡讓颖贋閼蚺_,上層是天心樓,樓的兩邊是兩座雙層城門樓。
北面三座小廟宇背后的山坡上,建有卓晚春留詩詩碑林,是近年來興建的人文歷史景觀。詩碑林由卓晚春的生平軼事,43首詩作、詩聯集選等五部分組成,由當代莆田書法家手書后精雕細刻在花崗石碑上,共53塊雙面版。置身其間,猶如步入書法迷宮,留連忘返。
白云洞景區內有多個景點與卓晚春的傳說有關。卓晚春,號上陽子,是明嘉靖年間莆田一位濟公式人物。其傳奇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信仰者甚多。在碑廊往北不足百米有一窟窿,取名“石泉井”,此井開鑿于白云洞重興時,現民間流傳有一段神奇的故事,當時山上缺水,卓仙默示——“子弟無防,有水可用”,山上有水,水在西北角石坑之中,取石圍井,賜符三道封井,七天后開井即可取水。董事們如法施行,果見成效,原來干涸的石坑中有水出現,但初始每天僅有一擔水量,以后工程用水日增,井水量隨用水量日增?!笆本侍鹂煽冢韧馍颇行排暈槭ニ!笆本呌惺鹈白客泶骸钡哪ρ率蹋淖秩琮埶粕撸瑩渌访噪x,神秘至極,游人難以猜測,只是欣賞而已。
白云洞景區內有許多楹聯詩詞是卓晚春的杰作,有五言、七絕、長短句,藏頭詩等,如昭明殿一對楹聯:“壺筆并肩參宇宙,鷺蚶合掌拜乾坤”,把坐落于白云洞前后的遠近名山——壺公山、筆架山、鷺峰山、大蚶山的山川水文,寓于楹聯之中。又如昭靈宮的門肚是以“天后圣母”四個字做藏頭詩:天有巫天有前天,后有前先共來先。圣乃人心心有圣,母是虎空空中成。
白云洞還有普濟庵、“飛來洞”、白蓮寺、卓氏祖祠、卓氏古井等景點。白云洞景區內人文薈萃,景觀多奇,巖石疊嶂,綠樹成海,石泉如歌hellip;hellip; (陳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