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省文教廳(廳長陳國柱、化名廖華)派遣黃震到省立莆田中學(后改為莆田第一中學)擔任校長。黃震在省立莆中任校長一年四個月。他的到來師生們都很擁護,他開始整頓教師隊伍,調出十多位科任老師,是大家都認為不合適繼續在省立中學任教的。從莆田各私立中學調進十位教學有經驗的老教師,公開招收高中部各年級插班生,通過嚴格應試擇優錄取,人數幾十人,補上參干參軍生源減少問題。整頓校風,強調全體教職員都必須住校,早上起床后應參加鍛煉,不得遲到,寄宿生起床鐘聲后還睡懶覺的,黃震親自手執一搖鈴到每一間學生宿舍去搖鈴提醒大家,早鍛煉由體育老師翁祖烈負責指揮。幾個星期后學校作息秩序井然,教學正常秩序形成,有效地改變了解放后第一學期因極端民主造成的混亂現象;號召開展“榮譽考試”,糾正了“罷考”、“決題”、“作弊”的歪風。課余時他身邊總是圍著十來位學生,向他提出各個方面的問題,如上所述關于他同謝冰瑩戀愛事宜,黃震從圖書館找出一本謝冰瑩寫的 《湖南的風》書,他自我介紹:書中“特”就是黃震hellip;hellip;
在此期間,政府邀請他出席莆田各界人民代表會議,被選為常務委員會副主席。盡管如此,他仍無意繼續留在莆田,曾二度離校赴省文教廳陳述自己志向,搞科研工作為好。當他每次返校時,學生中都會表示挽留的盛意。老師們只是在觀望等待。在這種氣氛中他只好悄悄地離開了莆田中學。
從那以后我只是從福建日報上看到他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的通訊報導。
1957年有一天,翁祖烈(黃的學生)從省人大開會回來,告訴我說:“奇不奇!我同黃震老師、林汝楠(省教育廳長)學生同住一個房間。我們三代人在休會時談得很多很濃呀!原來黃震社會兼職16個之多,他1952年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是省委副主委兼組織部長。中共省委書記葉飛每星期六晚都把這些知識界名流接到省交際處座談,聽取其意見與建議。他口才好、見識廣、對社會上的情況知道很多,批評意見很尖銳,建議意見很誠懇。他把共產黨干部的工作作風概述為lsquo;十二個太rsquo;、lsquo;三個偏rsquo;通篇大論,在大會發言,當天福建日報全文轉載,全場代表嘩然,此后的幾天,我們三人共同生活在同一個房里,已是靜悄悄的,是福是禍未卜?!?”。
果然,一時黃震的這篇“杰作”成為全省議論中心,隨著反右派斗爭運動的發展,受“十二個太”、“三個偏”言論共鳴者不乏其人,定為右派分子者何至百人。黃震被定為大右派、極右派分子而告終,撤消一切兼職職務、教授頭銜,留在省農學院任教。
黃震雖受到一定創傷,但他堅信黨,總有一天能夠把問題弄清,所以他仍然兢兢業業地認真工作著。此后于1960年10月共產黨為他摘掉右派分子帽子。1968年12月病故,享年68歲。
黃震生前曾匯集了多年來的科研心得和經驗,對福建的鳥類、獸類、魚類分門別類,作了深入的系統整理,寫成十幾篇學術論文。特別對本省的鼠類分布及生態特性進行了一系列的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取得了大量資料。對滅鼠問題,寫成了《福建獸類簡志》、《福建農業害獸目錄》。他的著作還有《農作物防治病蟲害》、《鳥類對農業作物的危害》、《福建動植物之研究》、《平潭漁業展望》。他還寫了《海燕的義氣》、《鷓鴣媒》、《兩個月來福建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戰地捕蠅記》等文章。在報刊雜志上發表。他又編譯了許多生物學課本包括《高中生物學》、大專院校用的有關生物科學研究書籍。
他在福建中專、中學、高等院校任教20多年,桃李滿天下,足跡遍九洲。跟他相識的人,總認為他是一個好同志。特別是廣大學生和故鄉父老,對他也大為敬仰。 (續完)(鄭永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