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荔城區黃石鎮井后村井埔自然村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修繕一新的琳井朱氏大宗祠迎來了2000多名朱氏宗親前來參加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揭碑暨懇親大會。
琳井朱氏大宗祠位于黃石鎮井后村井埔自然村,原名“唐古田令朱公祠”,簡稱“古田祠”。系為紀念入莆始祖朱璣而建。璣會昌元年(公元841年)生于河南光州固始。咸通十年進士,唐宰相朱敬則八世孫也。唐末中原紛擾,士宦紛紛南遷,璣隨父戶部尚書光啟入閩。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三月,黃巢逼近福州,閩帥鄭鎰知璣忠勇,辟為團練使。璣乃悉傾家資,招募智勇,分屯要害,巢莫敢近,郡賴以安,后遷古田令。廣明元年十一月,黃巢攻入唐都長安,群方鼎沸,士大夫皆以亂世不樂仕進。朱璣沿檄至莆,悅莆田之山青水秀,遂卜筑小龜嶼捐壺嶠之左(今井埔)家焉。配肖氏,生三子,日:無逸、山則、無茍。天佑四年(公元907年),璣追思先世,攜子無茍回河南固始省親,遇疾離世,葬光瑩之側。無茍又避亂而復莆乃以嗣以續而濟世其美(至今海內外后裔達數十萬)。省氏媽葬后洙,碑日:“唐古田令朱公妣敕封恭人肖氏 ”(今移置宗祠內)。嗣后,子孫即在望江嶺造祠紀念。五傳至德公,又在井埔建祠,前座為家廟“朱氏祠堂”,后座為家塾“群仙書社”。八傳至默,宋高宗封默為候,敕賜顯濟廟,又易祠為顯濟廟,世稱望江、井埔兩祠為上下廟。后遭元季兵燹,望江祠廢。
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泉州十八世孫右副都御史鑒公來莆掃祖祠,見祠破舊,愀然不樂,乃謀族眾于琳井重建。當時建有拱門、甬道、廣場、兩進的祠宇,占地數畝,如此的古建筑竟在“文革”期間毀為平地。公元1991年,經晉江溜濱宗親倡議,由井埔古田令后裔在舊址上予以重建,保持明代建筑風格,占地656平方米,建筑面積231平方米,正廳面積135平方米,進深三柱,面寬三間,重檐歇山頂抬梁穿斗結構,更名“琳井朱氏大宗祠”。于1993年竣工,為海內外宗親尋根拜祖提供思敬的勝地。2005年被莆田市有關部門授予“興化名祠”銅匾,2009年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由晉江溜濱宗親發起,井埔宗親聯合籌資16萬元,對琳井朱氏大宗祠進行修繕,并建大門一座,上面鐫刻:“唐古田令朱公祠”。 (朱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