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文字是漢族先賢的偉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漢字不僅可用以表達思想,且因其象形方塊、單個音節(jié),因而具有游戲益智功能。漢語對句便是古代文人風行的一種高雅文字游戲。余讀文史筆記,時見莆臣亦有此類文字游戲的雅趣,且具諷喻功效,顯露對句者之思想情趣、文字素養(yǎng)和機敏智力。
宋哲宗紹圣間,蔡京權戶部尚書,旋晉翰林學士承旨。時遼國使臣李儼來使,蔡京出面款待,留住國賓館頗久。此人頗通用漢語詩詞。一日,蔡京宴請時,忽指盤中杏子曰:“來未花開,如今多幸(杏)!”蔡京即舉席上梨子對曰:“去雖葉落,未可輕離(梨)。”其妙在于以梨對杏,巧接二果生長習性,并以諧音表達賓主幸會與款留之情。蔡京乃古之大奸,竊權害政,禍國殃民,鐵案難翻。然其書法、詩詞藝術才華,不可一筆抹黑。與李儼之對,顯其機敏與文化素養(yǎng)。
蔡京長子蔡攸,因父而榮,更善于奉迎阿貴,為宋徽宗所寵幸,進見無時。是時,蔡京三登相位,自稱“公相”,總治三省,勢傾一時。蔡攸初以淮東節(jié)度使領相印,宋徽宗賜曲宴,語之曰:“相公公相子。”蔡攸即對曰:“人主主人翁。”應對機靈,一付奴顏媚相。
南宋名臣王邁與劉克莊的戲對,成為文壇佳話。劉克莊與胞弟仁俱以史官里居,一次,兄弟同赴以編修出知莆陽的楊棟做東的寓公(指寄居他鄉(xiāng)的官員)聚會,王邁出對戲曰:“大編修,小編修,同赴編修之會。”王邁居官正直,歷任五群通判之職,總是不能升官。劉克莊戲對曰:“前通判,后通判,侃聞通判知名。”王邁曾與劉拆字戲對,王邁曰:“十兄,二十年前何其壯,二十年后何其不壯?”“十”加“兄”為“克”,“二十”即“艸”字頭,加“壯”為“莊(莊字繁體)”。劉克莊對曰:“三劃,二十年前何其過遇,二十年后何其不遇?”“王”字三劃,“二十”加“遇”為“邁”(繁體)。劉、王二人一生仕途坎坷,懷才不遇,二人又是知心密友。以對方名字拆字戲對,顯其高超文字駕馭技能,文趣盎然,于戲對中隱喻朝廷用人之不公,令人反思。
明代莆田人陳音,天順八年(1164)進士,后為翰林編修,掌南京翰林院事,官至太常寺卿,為人正直而賞寬坦,不乏諧趣。擢升太常寺卿時,門生會餞,有因將離任難舍而不忍垂淚者。大學士李東陽在席,戲句曰:“師弟重分離,不升他太常卿也罷。”陳音應聲曰:“君臣難際會,便除大學士何妨?”滿座為之絕倒。(《玉堂叢語》)。
對句是古代啟蒙教育的一個項目,也是文學修辭的一種手段,孩童背誦對句,一生受用不盡。古代詩詞曲賦,乃至官方公文都少不了對句。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載有一則奸相蔡京罷官誥命,歷數蔡京之罪即用對句,曰:“列圣詒謀之憲度(典章制度),掃蕩無余;一時異議之忠賢,耕鋤略盡。”生動概括蔡京竊國害政惡行,甚為士大夫所稱頌。蔡京被貶逐嶺南,道死湖南潭州,其絕命詞亦不忘詞格,對曰:“八十一年往世,幾千里外無家hellip;hellip;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幾度宣麻hellip;hellip;”。蔡京此刻,雅興早已喪盡,唯為昔日尊貴榮華,今日淪落凄慘而嘆。
莆陽名臣中不少是詩詞高手,精彩對句比比皆是。南宋劉克莊,既精通文史,又長于史事,所作諸多誥令書判,成為翰苑文范(見《四庫全書·翰苑新書》)。
莆田民間流傳不少明代莆田名臣的巧對故事。戴大賓素有神童之譽,可謂妙對高手。如以“無才做秀才”對“未老思閣老”;以“兔毫筆寫狀元坊”對“虎皮褥蓋學士椅”;以“風扁”對“月圓”,“牛舞”對“鳳鳴”;以“山號壺公豈有須”對“地名闊口何無舌”;以“手撥燈芯指沾油”對“口含筆尾唇點墨”,等等,并編出一段風趣故事。
名臣康大和出仕前為小人所奚落,稱其“野豬無知,敢入深山尋虎豹”,大和以“困龍未遇,特來淺水戲龍蝦”回對,令小人瞳目結舌,無地自容。狀元林環(huán)廷對時,永樂帝出句曰:“日明月明,日月齊明,大明天下”,林環(huán)對曰:“君樂民樂,君民同樂,永樂萬年”。永樂帝大為贊賞。嘉靖朝進士陳經邦,出仕之前于田間路遇一少女,路窄必由一方下田避讓。少女腳穿繡花鞋,出句 “鞋頭繡菊,朝朝滴露蕊未開” 令對,作為避讓條件。經邦一時不能對,遂下田讓路。經邦登第后,有次廷對,皇帝手搖梅花扇,出句令對,曰:“扇上畫梅,日日迎風枝不動”。經邦胸有成竹,即以少女“鞋頭繡菊”之句對之。
明景泰朝狀元柯潛,亦有不少善對佳話。故事稱柯潛少時讀書不肯用功,以致先生負氣辭館離去。柯潛尾隨苦苦挽留之,先生遂以對對作為留館條件。時見村野景色,出對曰:“水浸石頭爛”。柯潛望遠山風云,忽生靈感,對曰:“風吹山頭動”。先生喜出望外。適逢有女子挑擔橄欖路過,先生出對曰:“女子獨行隨橄欖(誰敢攔)?”柯潛見先生肩掛包袱繡有石榴圖案,應對曰:“先生欲去掛石榴(寡實留。莆田方言稱“我”為“寡”,保留中原古音)”。師徒均語含雙關,諧音成對,別有情趣。先生由此見識柯潛頭腦并不遲鈍,遂返館續(xù)教。史志稱柯潛“自幼警敏嗜學,十歲喜賦詩,十五能為舉子名”。可見其天資穎異。民間傳說稱柯潛因見家鄉(xiāng)壺公山山神而“聰明花”大開,借以激勵孩童好學上進之心罷了。 (阮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