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濕見星,下雨不晴(春夏的時候下過大雨,晚上地上還是濕透,突然云散見星星,則還會下雨) △地下一個人,天上一顆星 △東海再寬,船頭船尾也會相遇 △冬至的夜,夏至的日 △冬天太陽下山處紅紅的,明天會下霜 △冬天雨后三日霜 △冬至起氣候憑依春天的規(guī)律變化 △冬至前三日,冬至后三日(莆仙掃墓的日子。也有在“清明前三日,清明后三日”,還有一些在重九) △冬至太陽紅(天晴),年關(guān)會下雨。冬至下了雨,年關(guān)太陽紅 △冬至前夕做湯圓(莆仙風俗) △冬至早上吃湯圓 △豆出耳(黃豆鉆出地面后第一次長出的兩個肥厚的葉片),牡蠣出臭味 △度量大,地位寬 △端午節(jié)中午吃面條 △端午節(jié)吃了午時蛋(用端午節(jié)這天上午采集來的香草樹葉等煎湯煮熟的雞鴨蛋),就經(jīng)得起以后的西北雨(夏天午后的陣雨) △端午節(jié)前后小雨霏霏(這時候正是梅雨季節(jié)) △對有的人不使點壞的就不知道好 △多活一年可以多走多少(很多)路 △多衣多寒
△惡人膽子小 △兒女是父母的心肝 △“鶚蛋”(一種小黑鳥)搭上裝人糞尿的船(鳥搭船,不用飛也可以到達遠方) △耳聾的曲解了別人的話 △(農(nóng)歷)二十八二十九,月出雞叫了 △二月初二,牡蠣出臭味 △二月初二,最后一個晚上鬧元宵(莆俗各地鬧元宵的日子不同,最遲有的地方在二月初二) △發(fā)財是命,謀生要勤 △番石榴吃飽了挖洞吃(不吃果皮只吃里面的肉質(zhì)) △房子向西,冷熱無人知(房子向西的較少,而且比向南的房子夏天更熱,冬天更冷) △房子要有人住才不會壞 △房子再大,也會被家具撐滿的 △富無三代
△蓋房子,娶媳婦(舊時莆仙父母的主要家庭目標) △甘草能和百藥 △趕鸕鶿的漁夫烘籃的腳(冬天漁夫趕鸕鶿,腳長時間泡在水里,上岸后一會兒腳就會暖烘烘的) △高虹刮風,低虹下雨 △隔年的春牛圖(不管用) △各人生的孩子各人疼 △各人做的,各人覺得好 △工具不會壞,人就不會老 △公事頭(舊時官府辦案,開頭緊,后來就松了) △狗只咬乞丐的腳(狗只為難乞丐) △古董要有與其身價相當?shù)呐阋r △谷雨中,忙插秧 △官有兩口 △光打雷,不下雨 △過得了海,就是神仙 △過得了小暑大暑,過不了立秋處暑(立秋處暑天氣還很熱,而且干燥) △過于精明反而討不到生活 △孩子養(yǎng)大了,大人(父母)也快老了 △好得過頭,壞也會過頭(朋友間的關(guān)系不要超過限度) △好的開頭不如好的結(jié)尾 △好東西在后頭 △好斗的公雞頭上沒有毛 △好貓管九家 △好命要好到頭(蓋棺方論定) △好的水田吃兩頭溝渠里的水 △好事做到底 △好心遭雷打(好心沒有好報) △好竹出好筍 △喝酒再醉三分穩(wěn) △合伙的生意不好做 △紅腳蟹(一種小海蟹,螯很大)腳大過身(本末倒置) △壺公山戴斗笠(山頂籠罩烏云),雨下的噼里啪啦 △互相爭奪的都被認為是好東西 △花生是零食之王 △花生要聽鋤頭聲(花生苗要常常鋤草、松土) △話是人說的(話可以這樣子說,也可以那樣子說) △皇太后也要娘家 △黃金爭富不爭貧 △婚宴上舅舅坐首座 △活兒跟人的壽命一樣長(活兒是干不完的)
△即使做了鬼也不會去捉自己的兒孫(虎毒不吃兒) △急水流砂粗在后,狂風揚谷冇(秕谷)先行 △幾何頭,代數(shù)尾(初中生剛開始學幾何、以及代數(shù)學到最后都覺得較難) △家家門后都有垃圾 △價錢可商量,桿秤不可商量(爭價不爭稱) △揀到完,賣到完(顧客買東西總要挑選,揀到最后商品也賣完了) △轎下的叫苦,轎上的也叫苦 △教了徒弟打師傅(徒弟搶了師傅的飯碗) △斤雞斗米(養(yǎng)一只雞要吃掉很多的糧食) △京城里論官(京城里官多) △經(jīng)過調(diào)教的狗會跳過立在高處的圈子 △驚蟄,魚生翼 △驚蟄前打雷,四十天不見天。 (未完待續(xù))(余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