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鶯,1930年12月出生在莆田荔城區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50年7月,她在上海復旦大學外語系畢業。通過嚴格的政審,被遴選到外交部聯合國代表團,在張聞天領導下工作。她精通英語、熟悉法語,成為建國初期黨和國家領導人開展外事活動的得力助手。50年代,曾當郭沫若外事秘書兼翻譯,隨當時兼任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郭老赴瑞典、荷蘭、印度等國參加緩和國際緊張局勢,保衛世界和平會議;曾隨彭真和郭沫若副委員長訪問蘇聯、東歐和印度,見到了赫魯曉夫、鐵托、尼赫魯等風云人物,還曾隨寨福鼎副委員長訪問過荷蘭,回國后寫了考察報告。她還多次為劉少奇、朱德、彭真、徐向前等領導人寫過講話稿。1957年李玉鶯被調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外事室,負責接待外國議會代表團來訪。1972年1月,她被借調到外交部對外友協工作,參加了尼克松訪華的接待工作,她在對外友協干了兩年。1974年,她回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外事室。
在接待外賓的翻譯時,她每次都會事先做足準備工作,根據國家領導人的講話風格,會談內容等特點,擴充自己的相關知識和詞匯,務求準確表達話語轉換的示意。因此,都完成得比較出色。她感到萬分有幸,能接觸到許多中央要人和國際名人,增長了十分難得的見識才干。
1978年3月,中央發出開展國際旅游業務的通知。當年8月,通外語外交的李玉鶯被調到國家旅游局工作。1980年3月,她被調到國家旅游局政策研究室當研究員,從事旅游方針政策和旅游體制改革的調研,草擬旅游法規和發展規劃,給國務院的決定政策提供參考。
在黨中央關懷下,在國家旅游局領導努力下,新時期,我國國際旅游業迅猛發展。1994年創匯達73.23億美元,已由1978年占世界第41位上升到第10位。然而,比起旅游大國,還有不少差距。身為研究員,國家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所長、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婦女旅游委員會副會長的李玉鶯,再接再厲,繼續和同事們戮力合作,決心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她為我國的旅游事業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李玉鶯多才多藝,工作之余,還著書譯編。1952年在外事室,除接待外賓外,還從事國際動態的研究,編寫了《各國議會基本情況》、《國際議會活動簡史》等書籍。1972年,美國海倫·斯諾發表了《現在中國婦女》一書,她遵照邵大姐的指示,將宋慶齡、何香凝、鄧穎超、蔡暢等名人傳記翻譯過來。1976年,朱德委員長逝世,她悲痛至極。次年,她積極參加人大常委會寫作組,撰寫懷念朱德的系列文章,匯編成書出版。郭沫若題寫書名:《赤幟高擎貫始終》。80年代,她參與主編了《興旺發達的世界旅游業》叢書和旅游著作《當代中國的旅游業》,還創辦了《國際旅游動態》、《旅游調研》等刊物,傳播旅游信息和調研成果。
李玉鶯對家鄉非常關心,這些年來,她多次回家鄉考察,對莆田市乃至整個福建的旅游業發展費盡了心力。湄洲島旅游區事業的蓬勃發展,李玉鶯立下了汗馬功勞。熟悉她的老鄉都贊不絕口。
(林碧蘭 據林金松《坐香云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