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璞,字德溫(一說字紹山),號霧居子,唐桂州刺史黃岸第六世裔孫,登唐大順二年(891)崔昭矩榜進(jìn)士第四名,唐乾寧初升崇文館校書郎。著有《閩川名士傳》六卷,《霧居子集》十卷。
黃璞作為唐代福建較早的文化名人,他的籍貫一千多年來一直存在福州、莆田兩說。持福州說的有:
宋梁克家所撰的《三山志·地理類四》卷第四:“新美坊,舊黃巷。永嘉南渡,黃氏已居此。乾符六年,黃巢儳圍福州,觀察使韋岫敗而遁,遂蓺城中。至崇文館校書郎黃璞之居,曰:lsquo;此儒者,滅炬弗焚rsquo;?!蔽ù艘幌镆澡泵狻|S巷名因此益著?!?br />
同時(shí),梁克家在其所撰的《三山志·人物類一》卷二十六又記:“大順二年崔昭矩榜:黃璞,字德溫(唐藝文志作紹山),候官人,后遷莆,官崇文館校書。當(dāng)昭宗之世,杜門不仕,黃巢入閩,過其居,曰:此儒者家也。滅炬而勒軍而去。自號霧居子,有集二十卷?!背贮S璞系福州人的,還有明莆田人黃仲昭所撰的《八閩通志·儒林》所記:“黃璞,字德溫,候官人,后徙莆田?!蓖瑫r(shí),黃仲昭在《八閩通志·寓賢》卷七十二又記:“黃璞自候官遷莆田,子孫因家焉。今其所居猶曰黃巷,蓋襲候官舊居之號也。”(按璞《三山志》璞字德溫,《唐書·藝文志》云字紹山)。
持黃璞系從福州遷居莆田的,還有明代莆田人周瑛、黃仲昭所撰的《興化府志·文苑》卷之四十四:“黃璞,字德溫,其先光州固始人,晉馬南浮,隨徙候官。至璞,始遷莆之涵江黃巷。登大順二年進(jìn)士,調(diào)尚衣監(jiān)主簿。乾寧初(894),改宗文館校書郎,致仕。初,黃巢克建州,軍中謠曰:lsquo;逢儒則辱,師必覆!rsquo;及入閩,過璞家,令曰:lsquo;此儒家也,滅炬弗焚rsquo;。璞善于詩歌,一時(shí)著述,藩鎮(zhèn)無不傳誦。所著有《霧居子》及《閩川名士傳》傳于世。”
黃璞籍貫莆田,地方史專家許更生先生在《黃巢“滅炬而過”黃璞居考辯》一文中作了充分的考證,認(rèn)為:明初莆田人吳源在《莆田名公事述》中寫道:“黃滔與從兄璞居涵江黃巷,黃巢以儒者之家,滅炬過之。御史(黃滔)仍遷居郡東”。吳源,字性初,洪武初,以明經(jīng)授興化府學(xué)教授。廈門大學(xué)劉海峰、莊明水編纂的《福建教育史》云:“史載黃巢入閩經(jīng)過黃璞在莆田的居室時(shí)曰:此儒者家,滅炬勒軍而 去?!?br />
上述諸說,概括起來,對黃璞的里籍有二種說法:(一)黃璞原先是福州人,后遷居莆田涵江黃巷定居。 (二)黃璞非福州人,而是莆田人。
由于梁克家、周瑛、黃仲昭諸先賢對黃璞里籍的錯(cuò)誤演繹,導(dǎo)致黃璞籍貫到底是莆田人或是福州人,或是先是福州人后遷莆田,抑或黃璞本身就是莆田人,產(chǎn)生了許多疑云,使人如隧五里霧中,成為了千古之迷。
因此,只有撥開歷史上籠罩在黃璞里居上的迷霧,才能厘清黃璞真正的里居,筆者認(rèn)為,要厘清黃璞的里居何處?不能僅憑上列以訛傳訛的地方史志記載,而應(yīng)當(dāng)從黃璞真實(shí)的歷史記載,首先必須從黃璞的世系、生平事跡、里居遺跡、墓葬及歷代關(guān)于黃岸譜序等入手,才能厘清黃璞的真正里居在什么地方?以達(dá)到對黃璞族屬、里居的正本清源。
一、梁克家《三山志》、黃仲昭《八閩通志》及周瑛、黃仲昭《弘治興化府志》關(guān)于黃璞籍貫的記載,系對宋歐陽修《新唐書·黃巢傳》的誤讀。
從目前所掌握的關(guān)于黃璞籍貫的資料,最早記載黃璞籍貫的方志為宋淳熙八年(1182)晉江人梁克家所撰的《三山志》,而后于明弘治年間黃仲昭在編寫《八閩通志》時(shí)明顯沿襲了梁克家舊說,又增加了因黃璞原居福州黃巷,遂把所居之地涵江沿稱為“黃巷”。
查梁克家《三山志》載黃璞為福州人,其源自歐陽修于宋嘉祐五年(1060)的《新唐書》,歐陽修在編《新唐書·黃巢傳》中,記載黃巢圍攻福州期間,提出“逢儒則肉,師必覆。”“巢入閩,俘民給稱儒者,皆釋。時(shí)六年三月也。儳圍福州,觀察使韋岫戰(zhàn)不勝,棄城遁,賊入之,焚室,殺人如蓺。過崇文館校書郎璞家,令曰:lsquo;此儒者,滅炬弗焚。rsquo;”
《新唐書》是用文言文記敘的一種文體,語言簡略,它不是象現(xiàn)代人行文交待的那樣詳細(xì)。從歐陽修對黃巢入閩的暴行記載,可證黃巢打入福建后,大肆進(jìn)行燒殺,但關(guān)鍵是《新唐書》在記述黃巢對福州城的燒殺虜掠時(shí),提到“賊入之,焚室廬,殺人如蓺?!痹谶@里,歐陽修對黃巢入福州的暴行作了交待。但在提到黃璞時(shí),只提到黃巢說的“此儒者,滅炬弗焚?!痹谶@里,歐陽修并沒有交待黃璞是什么地方人,也沒有明指黃巢所過黃璞居所是在福州或在莆田?只是在事隔122年后,梁克家在編修《三山志》時(shí),對歐陽修的上列記載加以大膽的想象,把黃璞說成是福州人,并推測黃巢滅炬而過的地方在福州。因?yàn)榱嚎思宜鶎扅S巢克福州一事,提到了“唐藝文志作紹山”。說明,梁克家寫作《三山志》時(shí),是根據(jù)歐陽修的《新唐書》的記載演繹的。平心而論,歐陽修在此處提到的黃璞,并非為黃璞立傳,也未說明黃璞是什么地方人,即使黃璞居住在福州,黃巢所過的黃宅在福州,也不能據(jù)此推定黃璞為福州人。其實(shí),歐陽修在編修《新唐書》時(shí),并不知道黃璞的籍貫,所以,他在《新唐書·藝文志》中提到黃璞時(shí),只記“黃璞,《閩川名士傳》一卷,字紹山,大順中進(jìn)士第”并無記述黃璞籍貫何處,而歐陽修在編《新唐書·藝文志》中,凡涉及有明確籍貫的作者都作了交待。如“趙王充,《孝行志》二十卷,字盈之,晉州岳陽人”。說明歐陽修在《新唐書·黃巢傳》時(shí)并不知道黃璞是什么地方人。但是,梁克家卻對此進(jìn)行了想象。由于梁克家對《新唐書》關(guān)于黃璞籍貫的誤讀,這就直接影響了黃仲昭、周瑛對黃璞籍貫的誤判。導(dǎo)致他們在《八閩通志》、《興化府志》中錯(cuò)誤地沿襲了梁克家的記載。同時(shí),黃仲昭、周瑛在記載黃璞從福州遷莆田,因該在福州的居所為黃巷,故稱涵江的居所亦稱黃巷更是對黃氏入莆始祖黃岸事跡的移花接木。不錯(cuò),涵江黃巷的地名的由來是源自福州黃巷,黃岸裔孫黃莫的《重修黃氏世系譜志》一文,對黃岸遷居莆田,號其居為“黃巷”有一段詳細(xì)的記載:“岸、字宗極,沖公子,自候官福唐遷莆延壽里,亦曰黃巷,即入莆姓祖也。”說明,涵江黃巷的名稱系因入閩始祖黃彥豐于晉永嘉年間入閩后居福州黃巷,其第十二代裔孫黃岸從福州移居涵江,為了不忘祖地,就把其居所稱為黃巷。所以,涵江黃巷的始遷祖是黃璞的第六代祖黃岸,不是黃璞本人。黃仲昭、周瑛在《八閩通志》、《興化府志》中稱涵江黃巷之地名因黃璞從福州遷居后稱為“黃巷”,與黃岸遷莆史實(shí)不符,周瑛、黃仲昭是把黃岸遷莆后為了不忘祖地福州黃巷,把涵江居所號為黃巷的事移到黃璞身上。且黃璞作為黃岸的第六世孫,其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高曾祖父均為莆田人,如何說得上黃璞從福州遷莆?
黃仲昭、周瑛在這里對黃璞的祖源、里居不進(jìn)行獨(dú)立思考,認(rèn)真求證,而是僅憑梁克家在《三山志》中沒有根據(jù)的推測,沿襲舊說,不能不說是黃仲昭、周瑛的一大疏忽。 (未完待續(xù))(朱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