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室衣冠八姓于晉永嘉入閩的說法,見諸于明何喬遠《閩書》等地方載籍,關于八姓入閩,除了地方志記載外,尚有莆田林、黃、陳、鄭諸大姓族譜的詳細記載,也進一步印證了地方志所記不虛。
一、晉室衣冠八姓入閩中所指的林姓應為林穎、林祿。
作為八姓入閩的首姓林姓,其先祖林穎自永嘉年間入閩,莆田的《晉安林莆田長城金紫族譜》、《莆田南渚林林氏族譜》及廈門《鰲崗林氏宗譜》均作了詳細的記載。
據林金發《晉安林莆田金紫族譜》引唐溫彥博于唐貞觀六年(632)為林氏作《林氏源流總序》時稱: “自晉氏失馭,五馬浮江,衣冠避于南地,多枝分葉散,前后記牒,有所缺漏?!?br />
據宋歐陽修《新唐書·列傳》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定天下后,命高士廉等編纂《氏族志》,定天下296姓,1651家,分為九等。高士廉所編之《氏族志》,今已散失無存,《晉安林莆田長城林氏族譜》引溫彥博所撰《林氏源流總論》一文,估計就是從李世民欽定的高士廉等所編的《氏族志》中轉引。
關于晉室衣冠八姓入閩,清乾隆年間重修的萬歷《福州府志》卷七十五“外記”轉引《九國志》也作了相應的記載:“永嘉二年,中州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姓,林、黃、陳、鄭、詹、邱、何、胡是也”北宋樂史在《太平環宇記》一書中對晉室衣冠八姓入閩也有記述:“hellip;hellip;東晉南渡衣冠士族多萃其地,以求安堵,因立晉安郡(今福州、莆田、泉州、大部地區)。”
溫彥博所述晉室衣冠南渡雖無提到黃、陳、鄭、詹、丘、何、胡其它幾姓。但從溫彥博的序可證,因中州板蕩,五胡亂華,在晉室衣冠南渡的人流中,有林穎、林祿隨晉元帝南渡入閩。
至于晉室衣冠南渡入閩,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由林爟等人重修的《南渚林林氏族譜》也作了相應的記載:“晉中宗南渡,衣冠隨從者八姓,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林穎其一也”。 “從莆田《南渚林林氏族譜》關于晉室衣冠八姓入閩的記載,已明確提出林祿之父林穎已經隨晉元帝入閩。
據清光緒九年(1883)廈門林捷云重修的《鰲崗林氏宗譜》轉載莆田長城金紫林林英于宋元祐三年(1088)所撰的林氏譜序中稱:“當中州板蕩,衣冠卿相從閩居之者有八族;林、黃、陳、鄭、詹、丘、何、胡也?!薄疤贫ㄌ煜滦帐?,推晉安之林為甲”。
上列國史、方志,族譜資料可以互相印證,說明在五胡亂華的東晉年間,林穎隨晉元帝南渡入閩,其次字林祿于晉太寧(323-325)間任晉安太守,在林祿之前,林穎就已入閩,林穎應是入閩第一代,但由于林穎的歸宿不明,故林氏后人又稱林祿為入閩姓祖。
二、從閩林始祖墓的史料記載,證林祿及后裔定居莆田,閩林始祖墓,應為莆林始祖墓。
長期以來,福建林氏,大都承認林祿為閩林始祖。稱林祿為閩林始祖,這一提法,就林祿作為林氏第一代,對整個福建林氏而言,無疑是正確的,但就莆田與福建其它各地的林氏后裔而言,就值得商榷。因為,如果就閩林淵源而言,林祿為福建林氏始祖,把林祿之墓稱為閩林始祖墓并無不妥,但如果從閩林與莆林的昭穆、世系而言,到底是先有閩林?抑或后有莆林?或是先有莆林后有閩林?是閩林派衍莆林?或是莆林派衍閩林?則關系到福建林氏明昭穆、辨世系的問題,因此,理清閩林與莆林的關系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從林祿的墓葬史料記載,證林祿及直系后裔定居莆田,福建其它地方的林祿后裔派出莆林。
1、從林祿直系后裔定居地,證林祿晚年定居莆田。
林祿在當上晉安太守后,到了晚年,是否定居莆田?方志及林氏族譜并無明確記載,但從方志、林氏族譜的相關記載中,似乎可梳理出林祿晚年定居莆田的蛛絲馬跡。
要弄清林祿晚年是否定居莆田,先要從林祿在福建所生兩子林景、林暹的歸宿談起。據《晉安林莆田長城金紫林氏族譜》載,林祿生子景、暹(居候官都鄉西里)。又稱林景去世后葬莆田北螺村。林景生長子詳,次子綏(閩林開族千年譜稱詳為次子),詳生三子,居候官,綏生五子,長子林漢,授蒼梧郡(今廣西梧州),次子林群,居瀝潯村(莆田),林格(率子侄定居莆田瀝潯村,為入莆始祖),林熙(不知去向),林鄱,居杭州(林和靖祖)。據林捷云《鰲崗林氏宗譜》。則稱林景居候官。對林景之子林綏里居則未明確標出,又稱林綏為林景長子,生五子漢、群,格、熙、鄱(遷居杭州)。
據林慶堯《仙游林氏大族譜》載,林景卒葬莆田北螺村,其墓坐癸向丁。林綏去世后葬莆田北螺村,林格去世后葬莆田北螺村,其墓坐癸向丁。 (未完待續)(朱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