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區新縣鎮乾頂村大山里隱藏著一座少有人知的清代“節孝坊”。
這座石質的“節孝坊”現已被高大的松樹、茂密的茅草、旺盛的藤蔓所“掩埋”,無路可入內,根本看不到這座高大的石坊。
前幾天,一位新縣人告訴我:小時候,沒有“封山育林”,山頭草短樹不高,他常在山上放牛,常到這個石坊下玩,旁邊還有座小土地廟,有時可以避雨。現在20多年過去了,他也沒上山過,叫我一起去看看。那天我們沿著羊腸小道上山,只見滿山遍野都是綠色的松樹雜木和2米多高的茅草,看不到石坊。問了附近幾位承包枇杷的村民,他們都不知道。后來問了一位名叫金妹的婦女,她指了下說:“在那里面”。那里面密密麻麻的茅草和荊棘,根本無路可走。我用15元人民幣請她用柴刀砍出一條長20多米的“路”,我們同行的4個人一個跟一個“鉆”了進去,果真見到了這個石坊。我讓同行翻開石坊上的藤蔓,記下了刻在石坊上的文字:坊的上梁正面刻著“天朝旌表”四個大字。下梁從右到左刻:“廣林故處士胡謀義妻陳氏節孝”13個字。坊柱上刻著對聯“飲水無愧全貞志,標石非邀溢美名”,落款還有幾個大字,“侯選儒鄉眷侄連元書”。這些文字不知在這深山老林中靜默了多少年,今天第一次曝光,可見“深山藏石坊”之文化一斑。
我把這個發現即向涵江區文體局局長孔令建報告,孔局長對這個發現十分重視,立即交待文管辦的負責同志,下去實地考察調查,進一步研究登記,并予以保護。圖為藤蔓掩蓋中的節孝坊。 (陳寶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