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是莆田市不平凡的一年,是莆田人難忘的一年。這一年莆田特大事件之一是經中共莆田市委批準,莆田市于10月舉辦媽祖羽化千年紀念活動。其內容有:市社科聯常務副主席金文亨負責籌備并主持于10月27日召開媽祖信仰全國學術研討會、市博物館館長林祖良籌備并主持舉辦“媽祖信仰源流展”等,市政協主席、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文豪于10月31日(即農歷九月初九)組織、主持媽祖巨型石雕像奠基儀式和媽祖海祭活動。這一系列活動產生強烈的反響,轟動了全國。從此,“媽祖熱”在閩臺兩岸迅猛掀起,臺胞從東岸涌來朝拜媽祖,年達10萬人以上,“媽祖熱”極大地推動了海峽兩岸人員往來、文化和經濟交流,為和平統一祖國做出重要的貢獻。
媽祖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卒于雍熙四年(987),莆田縣人。一個女子,歷經千年,為什么今天還這么多人懷念她,紀念她,引起全國如此巨大的轟動,也得到現國家領導人的認可?
這是因為,媽祖生前聰明善良、樂于助人,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甚至舍生忘死救助民眾、官兵,其神奇而美麗的傳說,千年來廣為傳播,越來越受到人們敬仰、愛戴。她的人格、神格的魅力感動了萬萬千千的人,歷代朝廷對其封號有“夫人”、“妃”、“天妃”、“天后”,達到至高無上的地位。
1987年7月,媽祖千年祭制作海祭供品的任務落到王文基先生身上。正在湄洲旅游公司指導餐廳工作的王文基先生,領受了制作海祭供品的任務,他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能為媽祖為海祭出力,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擔心的是時間緊,又史無前例。媽祖民俗活動已中斷30多年,懂得供品,特別是懂得高檔次供品的人廖廖無幾。是素菜,還是葷菜?是六齋十盤或要提供多少供品,心中無數。盡管如此,他仍然充滿信心,他堅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想到當地漁民,想到媽祖信眾。
王文基先生愛動腦子,善于學習,能吃苦耐勞。他立即動手,擬了個計劃,從7月份起就一頭扎在湄洲島,吃在湄洲島,住在湄洲島。他早出晚歸,跑東村,走西村,在湄洲島10個漁村走訪20多位老漁民和媽祖信眾,調查以往祭祀媽祖情況,了解媽祖傳奇故事,研究每個故事的關鍵點,又了解掌握湄洲當地特產(原料)和風味小吃特色。當時,正是盛夏酷熱季節,驕陽似火,王文基先生這時已年近半百,有時,跑了一天,筋疲力盡,但他把艱苦和疲勞拋在腦后,日復一日,冒著酷暑深入漁村,走門入戶,調查研究。為了全面了解、掌握情況,他又跑到對岸港里住了半個月,繼續收集整理資料。
港里古稱賢良港,位于湄洲灣出???,宋代是莆田一個較大漁村和重要港口,船來人往,相當繁華?,F文物古跡多,其中有宋代媽祖木雕神像和宋代水井,十分珍貴,也流傳著許多媽祖傳說故事。王文基先生在港里和8位故老一起座談,媽祖美麗而神奇的傳說印在他腦海里,他掌握的資料更全面、豐富了。其中,媽祖傳說40多個,風味小吃數十個。對媽祖故鄉祭祀媽祖情況心中也有數了,對媽祖故鄉祭祀媽祖供品、原料、風味小吃、風俗,心中也有數了。他又回到湄洲島,在祖廟董事長林聰治和湄洲旅游公司蔡先生支持下,專心研制媽祖海祭供品。
為了研制媽祖海祭供品,王文基先生一方面研究宮廷宴菜,宮廷宴菜注重選料珍稀、追求獨特風格的思路值得參考。另一方面,又研究了《紅樓夢》中菜譜。他又想《紅樓夢》菜譜中每道菜名稱非常獨特,都有深刻的寓意。同時,每道菜型制作也相當講究,并且裝盤器具十分精美,令人叫絕。王文基認為這是極為可取的。王文基又聯想到媽祖,媽祖被褒封為“天后”,是女神中神格最高的神祗,應該享受最高規格的祭祀。媽祖海祭供品可以參照宮廷宴菜和《紅樓夢》菜譜特點制作。于是王文基先生冥思苦想,設想了三十六道供品制作方案,并征求林聰治和蔡先生等人意見。他帶領二個徒弟經過三個多月70多次反復試制,三十六道供品都試制成功了。這三十六道供品寄托著媽祖精神,蘊含著傳說故事。原料又都是當地出產的,比較充足。每盤供品構思極為獨特。因此,祖廟董事會林文豪、林聰治也非常滿意。(未完待續)(金文亨)
王文基創制的媽祖宴菜標準菜譜之七:
發財有余
典故:取材家代商人王寶經商赴西洋泊船湄洲,次日起程欲錨拔不起,當地百姓指引湄洲女神最靈,王寶于是向女神許愿,若經商順利就會重新修廟,在媽祖庇佑之下,王寶發財歸來,便于湄州擴建媽祖廟,并且重塑金身。
主料:發菜30克
輔料:魷魚300克、馬蹄20克、肉300克
調料:鹽2克、雞精3克、胡椒粉、蒜、姜末,高湯、料酒30克、花生油25克、干淀粉10克
制法:①發菜下沸水鍋氽一下,撈出洗凈、瀝干、下10克干淀粉、攪拌均勻;②魷魚、肉、蒜、姜剁成泥加入鹽、料酒、揉捏丸子狀沾上發菜扣碗上蘢蒸熟;③將高湯下鍋燒開、調好味道,澆進發菜丸即成
特點:湯清味醇、鮮美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