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在中國駐英大使館,林楠和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楊紹明先生合影。
“在英國居住著60萬華人華僑,首都倫敦唐人街是歐洲最大的華人聚居區。農歷虎年來臨之際,這里啟動中國虎年春節慶典活動。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專門來到現場祝賀華人新年快樂,拉開了倫敦華人社區慶祝中國虎年春節的活動序幕。”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一位同行朋友給我傳來她在倫敦拍攝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參與情景,并電話告訴我,站在倫敦市長身邊的女孩,就是留學英國、現在英國媒體從事新聞工作的你們莆田女孩林楠。
倫敦是世界文化名城、一座馳名世界的旅游城市。這里有世界著名的媒體:《泰晤士報》、《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衛報》、《觀察家報》、《周刊》、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路透社也設于此。能在世界著名媒體聚集地當一名新聞記者,林楠實屬不易。
幾經周折,記者采訪到林楠的親友和她的同學。林楠,1983年11月出生于福建莆田,莆田一中高中畢業,2000年9月考取復旦大學旅游專業。她熱愛祖國山河江水,喜好旅游,對世界各地風土人情情有獨鐘。大學實習期間,在《新民晚報》副刊發表多篇游記散文。2004年,科班出身的她畢業后留學英國,在倫敦藝術大學傳媒學院攻讀新聞學碩士。2005年底至今任英國中文報紙《新歐僑報》記者編輯,主編英文版財經季刊《MSB》,主要以介紹在英華商界動態,華人成功經營之路,擴大成功經營之路,擴大華商在英國主流社會的影響力。她參與報道包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5年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中國總理溫家寶數次訪英、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006年訪英等多次中英政要高端活動。在英國期間,采訪倫敦金融城市長等諸多英國名流,密切關注英國華社動態和華人生存狀況,深度追蹤報道在英華人支持2008北京奧運活動等。2008年9月參加國務院僑辦舉辦的海外華文媒體民族政策進修班并赴新疆考察采訪,出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慶59周年招待會等一系列采訪活動。
林楠身在異國他鄉,但是十分關注家鄉的發展。2009年5月應福建省僑辦邀請回閩采訪首屆海峽論壇,以西方人的習慣思維和方式介紹家鄉,推介媽祖文化。同時還為國內多家雜志報紙撰稿,迄今在各類報刊發表稿件超過50萬字。
前英國首相布萊爾的首席中文翻譯、莆田一中校友林超倫先生曾不吝贊美,這樣評價道:在英國的華人圈,林楠無疑是十分聰慧、很有發展前途的。林超倫為有這樣一位優秀的小老鄉感到自豪。
林楠以自己生長在媽祖故里經歷,對讀者關心祖國的發展,詳盡報導重大新聞,也不忽略小區新聞,積極參與當地華人社區活動,成為華人社區一名活躍的積極分子;她向世界推介源遠流長的媽祖文化與華人華僑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傳播媽祖文化、弘揚媽祖精神,做一名忠實的媽祖文化傳播者,使《新歐僑報》成為旅英華僑愛看的報紙,對增進世界華人華僑的向心力、凝聚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她靠聰慧的天資、溫和的個性和勤奮好勝的特質,從旅游專業到今天新聞專業,成功關鍵在于她熱愛新聞。她認為,在新聞界,沒有一天是重復的。記者工作是一門充滿了矛盾的社會分工。既要動,又要靜;既要花費大量體力,又要耗付不小的腦力;既要整天關注最新涌出的動態,又要時時回頭看待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以瞻望出新事物的歷史方位;既要向上了解國家的大舉措,又要往下探尋社會基層最廣泛的人民的喜怒哀樂。在境外,作為炎黃子孫,一個新聞人身在國外,如何做中英文化忠實的傳播者是林楠時刻思索的課題。正是因為林楠對新聞敏感、果斷的能力和旺盛的精力與創意,倍受旅英華僑和英國人的喜愛和好評。林楠鼓勵華裔年輕人說:“英國媒體需要優秀的華裔新聞人。”
走萬里路,讀萬卷書。林楠喜好旅游,如今從事媒體事業,很好地實現了她把工作和愛好相結合的夢想。(時報記者 蔡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