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貧請米四萬石,文史再添二百章”:此聯系鄭姓家族通用的堂聯。說的是鄭氏先祖、宋代名臣鄭僑和宋代莆田籍史學家鄭樵的故事。鄭僑(1132-1202),學惠叔,號回濱,宋熙年二年(1132)生,乾道五年(1169)登進士第一人(狀元及第)。簽書鎮南軍節度判官、校書郎、著作佐郎兼吏部司封、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淳熙八年(1181),任淮東常平官,時淮東大饑,他為貧民請米四萬石賑濟,萬民感其惠。升禮部郎中、太子侍講、起居舍人,兼權給事中,出使金國。紹熙三年(1192),除顯謨閣學士,知建寧府、福州府、建康府,進龍圖閣學士、吏部尚書,又拜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等。卒贈太師,謚忠惠。鄭樵(104-1162),字漁仲,自號溪西逸民,居興化夾祭山著書,又博學強記,閉門讀書,撰寫《通志》200卷,其好學,遇藏書家,必借留,讀盡方去。廣涉禮樂、文字、天文、地理、蟲魚、草木、易經方書之類,是一位很有才學、有卓越貢獻的大學問家,學者稱為“夾祭先生”。官授樞密院偏修官,有《通志》200卷及《夾祭遺稿》、《爾雅注》等書傳世。(林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