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竹籃打水一場空”,那是說明無法實現的事,可有人用竹籃來挑水,這不是奇人嗎?
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溝尾村(即今荔城區東陽村郊美自然村)仰壺祠有個信奉三教先生(即林龍江先生)的得道奇人,他白天很少出門,就在房中的蒲團上打坐,練氣功,參悟身心性命之學。晚上他過海到西洪村與林龍江的門徒張洪都先生切磋心法,談論參禪悟道之學,到深更半夜才返回仰壺祠中。有一天夜半時分海邊渡船無人擺渡,因船工老婆生病,他早早收工,所以渡船沒人開。他只好走路回家,當他沿海堤走到鰲口山地界,海堤路邊有一間土地廟,廟中供奉大爺、二爺(俗稱大兄、二兄)。他低著頭往前走時,突然路中間站一個穿白長衫,左手拿根長長的竹煙管,右手拿一把白扇站在路中間擋住了去路,他往左邊走,這個穿白衫的人就擋在左邊,他往右邊走,這個穿白衫的人就擋在右邊。他百般過不去,只好往回走,回到張洪都先生住處。張先生問他因何又轉回來,他把路上遭遇一五一十告訴了張先生。張先生對他說,你回去,如果再遇到他的時候,你就地打坐,口念密語,心存于腔子里。他就會坐下跟你學,這時候,你從他的鬢角拔根頭發徑直往回走,他會一直跟你走到家。
這位奇人就遵照張洪都先生的話去做,果然奏效。他到家后把這根頭發放在門后燒開水的爐邊,交代說:“每天清晨燒壺開水作為三教先生供茶之用。”從此以后,每天早晨不需生火燒水,就有一壺滾燙的開水給予三教先生供茶所用。而那壺開水就是那個大爺燒的。
有一天早晨,這位奇人要去西洪村同張洪都先生論道,路過鎮前村邊一片田地,當他走在田埂上要過去時,有一對年輕夫婦正在戽水,他們見是個蓬頭垢面,長衫襤褸,腳穿草鞋的邋遢老人,就不予理會,繼續戽他們的水。這個奇人無法走過去,于是,他把腳上的草鞋脫一只下來,在草鞋上畫符作法,然后放到田渠中化作一條鯉魚游來游去,那對夫婦停下手中活,到田渠中抓魚,怎么抓也抓不到,于是,他們就把田渠兩端用土堵住,把水戽干,發現哪有什么鯉魚,只有一只草鞋。他們抬頭看時,那個邋遢老人早已走得不知去向。這時他們懊悔莫及,不該以貌取人。這就叫“真人不露相”。
這個奇人要圓寂(逝世)時,顯化給世人看。他挑一擔竹籃子走到河邊,打了滿滿兩籃子的水,然后往仰壺祠中走去,很多人跟在后面看熱鬧。他走進祠后把門關上再也沒有出來,過了兩個時辰還不見動靜,那些看熱鬧的人推舉兩位老者推門進去看個究竟。
當兩位老者推門進去時,看到這位奇人端坐在蒲團上雙目緊閉,似在打坐養神,走近仔細一看,他早已坐化歸天了。
這就是用竹籃挑水的奇人的故事,流傳至今。 (曾廣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