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涵江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教師和游客在麥斜中國工農紅軍108團舊址紀念亭合影留念。
羅迎祥是莆田游擊隊戴云縱隊參謀長,共青團仙游縣委書記,閩中革命杰出領導者之一。
羅迎祥,又名鄭杰,1911年出生在仙游縣鐘山鄉鄭洋村一個農民家庭。其父粗通文墨,因此從小就培養他,先后送他進私塾、仙游現代中學讀書。之后,羅迎祥又考入廈門集美職業學校。在學校地下黨組織的啟發下,選擇了終身革命的道路。1929年,18歲的羅迎祥離開集美,回到家鄉參加革命。 在黨的領導下,他積極協助組織仙游東區群眾抗捐抗稅斗爭,并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0年春,羅迎祥參加仙游縣委組織的麥斜暴動,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108團。麥斜暴動遭受挫折后,他受黨的派遣,深入仙游南區、東區從事地下革命活動。1931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以后,羅迎祥忘我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黨的事業中。他不辭辛勞,日夜奔波于農民、學生之中,發動群眾,組織革命隊伍。
當時的仙游,革命和反革命斗爭十分激烈、殘酷。羅迎祥堅持戰斗在仙游,繼續做地下工作,并積累了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不久,他擔任中共仙游縣委委員、共青團仙游縣委書記。
1934年夏,黨組織派羅迎祥到莆田參加閩中紅軍游擊隊。羅迎祥立即帶領黃明奔赴莆田常太尋找紅軍游擊隊。羅迎祥一到莆田常太游擊區,莆田中心縣委就分配他做農民工作。羅迎祥帶領黃明等人深入莆田農村活動。他還隨游擊隊參加攻打楓葉塘的戰斗,打響了閩中三年游擊戰爭的第一槍。以后,他奉命帶領黃明等人到沿海的笏石、忠門、東嶠、北高,平原的四亨、郊下等地區,走村串戶,發動群眾,拿起槍桿子跟共產黨鬧革命。
羅迎祥和許多窮苦農民交上了朋友,引導他們參加革命。1935年春節前,在羅迎祥等人組織、領導下,北高近千名農民團結起來斗土豪、分糧食,斗爭取得勝利,農民運動搞得熱氣騰騰。
1935年春夏之交,閩中特委派羅迎祥和黃明返回仙游,整頓和恢復仙游黨的組織,開展新的斗爭。羅迎祥和黃明通過艱苦細致的工作,配合莆田的游擊戰爭。
1938年初,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成立。羅迎祥聞訊欣喜異常,立即沖破重重困難,趕到南昌,參加了新四軍??谷諔馉帟r期,羅迎祥跟隨張云逸將軍,東進、北上抗日。這個時期,他先后擔任新四軍軍部秘書、參謀、科長,直至抗日戰爭勝利。他為新四軍的發展、壯大,為抗戰勝利作出自己的貢獻。1946年,全國內戰爆發。8月,正在黨校學習的羅迎祥奉命返回家鄉閩中地區,協助組織、發動、開展敵后愛國游擊戰爭。
經過幾番曲折,他終于與閩中黨組織和游擊隊接上關系,并立即前往莆田沿海,與莆田縣委書記楊杞松一起,組建莆田游擊隊,戰斗在沿海北高、東嶠一帶。
1947年初,根據上級黨的指示,閩中黨組織發動龍高暴動、安海暴動。接著,組建戴云縱隊,羅迎祥被任命為參謀長。
羅迎祥協助黃國璋,指揮部隊一路攻擊前進,打下楓葉塘等處,殲滅部分敵人。在戴云山區,戴云縱隊遭到強敵的圍追堵截,之后在南安縣山門,戴云縱隊遭到10倍于我的敵人包圍,戰斗十分激烈。
在危急關頭,羅迎祥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率警衛戰士吸引、狙擊敵人,掩護黃國璋等率主力轉移。羅迎祥堅定、沉著,指揮戰士奮勇殺敵。他們堅持戰斗了一天。突然,敵人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了羅迎祥的頭部,他倒下去了,犧牲時年僅36歲。 (陳寶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