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邑戲神三大廟
戲班“開棚”瑞云廟
莆邑北向,有門名“拱辰”。門外通往“郊下”的古驛道,設有四座小亭,以借行人趕路避雨(暑)、歇腳之用。“瑞云廟”就座落在南北交通要道的頭亭,且近郡城,數百年來一直是快速傳遞信息的最佳地界,也是莆仙戲班新劇“開棚”的唯一理想廣告地。年長日久,這里也就成了“風火院”戲子弟的“衣食初祖”之地。而奉祀梨園神田公元帥的“瑞云廟”,也就有了“祖廟”的盛名而風傳天下了。
早年出版的《興化報》對頭亭的梨園神是這樣介紹的:“市郊頭亭的瑞云祖廟,即是為奉祀戲神lsquo;田公元帥rsquo;而建的。據傳,安祿山叛踞長安時,要宮廷樂師雷海青為他演奏梨園舊部,雷拒之不奏,被殺。后人為紀念他,稱為lsquo;田公元帥rsquo;。民間把他奉為戲神。”
田公元帥姓“田”。而雷海青又是“雷”姓,“雷”如何演化為“田”呢?再說,“民間奉他為戲神”,這個力度還是不夠的,于是在民間傳說的故事情節上就有了:“雷海青死后,唐明皇敕封他為lsquo;天下梨園都總管rsquo;。從此,雷海青即成戲祖。后來,梨園戲、莆仙戲都供奉他的神像。雷海青受封后,曾在空中顯圣,旗上的lsquo;雷rsquo;字,被云遮去lsquo;雨rsquo;字頭,只顯出一lsquo;田rsquo;字,故民間都稱他為田公元帥。”
“瑞云祖廟”所奉祀的梨園神,就是雷海青。廟中留存刻于近代清同治二年(1863)的石柱楹聯:“棟宇昭靈源承易水,旌旗現宇彩煥瑞云。”“琵琶聲里風雷厲,姓字云頭日月光。”
雷海青的身世,在頭亭瑞云祖廟的考證下,又有新的驚人發現:“據古老相傳,雷海青系興化原住民雷氏后裔。”雷海青原來還是興化籍的后代。
同時,該廟又考證、產生了另外的一位戲神:雷青海。“梅妃死后第二年,唐明皇御賜,在梅妃故里興建lsquo;浦口宮rsquo;,以此來紀念愛妃,里人為紀念其師弟雷青海于浦口宮左邊也興建了一座祖廟,稱lsquo;飛云廟rsquo;(以上引文摘自:2004年5月8日版《莆田瑞云祖廟·戲神傳說》)。”
兄弟戲神“太平宮”
“太平宮”位于秀嶼莆頭村。宮宇的左右內墻面各自繪畫著12幅戲神“田公元帥”的神話故事。而這里所奉祀的梨園神,卻與“飛云廟”的相公爺、“瑞云祖廟”的雷海青截然不同,所奉祀的梨園神,乃田家三兄弟。
田家戲神三兄弟又是何人呢?據清宣統六年(1914)的葉氏復刻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五》記載:“帥(田公元帥)兄弟三人:孟田茍留,仲田洪義,季田智彪。父諱鐫,母姓刁諱春喜,乃太平國人士。唐玄宗喜音律,開元時,帥承詔樂師典音律,尤善于歌舞。hellip;hellip;后侍御宴以酣,帝墨涂其面,令其歌舞,大悅帝顏而去,不知所出。”
田家三兄弟,雖是離京后不知去向,但仍然做了二件大好事:“復緣帝母感恙,瞑目間,則帥三人翩然歌舞,琶弦索手,已而神爽形怡,汗焉而醒hellip;hellip;帝悅,封之侯爵。”“至漢天師因治龍宮海藏疫鬼,徜徉作法,治之不得,乃請教于帥,帥作神舟,統百萬兒郎,為鼓競奪錦之戲,京中謔噪,疫鬼出現,助天師法斷而送之,疫患盡銷。”
“天師保奏,唐明皇封:lsquo;沖天風火院rsquo;田太尉昭烈侯,田二尉昭佑侯,田三尉昭寧侯,圣父嘉濟侯,圣母刁氏縣君。”
太平宮的戲神田公元帥,有三個兄弟之多,不但都有姓名,而且還有父母。不但“承詔樂師,典音律”,還能驅疫治病。這一點是其他戲神所沒有的。在民間信仰中,人們似乎認為:“神明”是無所不能的,是法力無邊的,也是有求必應的。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太平宮的戲神田公元帥比其他的戲神田公元帥所賦予的本領也就更大的多。以致于父子均能得到“封侯”的殊榮。也恰恰說明了:戲神田家三兄弟傳說形成的時間,要比“飛云廟”、“瑞云祖廟”的戲神傳說,要晚得多。 (續完)(鄭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