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青年當報國 莫辭艱險護神州
——陳國柱、陳國楨兄弟革命事跡陳列館小記
我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下垞村王西自然村有個紅色旅游景點,這就是陳國楨、陳國柱故居。這座故居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傳統五廂房結構,由大廳、廂房、石埕、大門亭組成,建筑面積有200平方米。陳國楨、陳國柱兄弟出生在故居的左廂厝里。兩人在這里度過了青少年時代并走上革命道路?,F在當地政府把這座故居辟為“陳國柱、陳國楨兄弟革命事跡陳列館”。每天都有許多人到這里參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陳國柱(1898-1969),參加革命后更名為廖華,是中國共產黨福建早期組織的創始人之一。他最早在莆田發展共產黨員,并創建了閩中地區第一個黨組織,點燃了閩中革命烈火。陳國柱曾任中共莆田特區委書記、仙游縣委書記、遼寧省教育廳廳長、旅大行政公署民政委員會主任、關東行署委員兼義管會主任。福建解放后,任省人民政府委員、教育廳廳長。1951年調中央文史館任辦公室主任兼參事。1954年起任國務院參事直到1969年逝世。
陳國楨(1898-1949),陳國柱孿生胞兄?!拔濉に摹边\動期間,參加莆田抵制日貨活動。1919年棄學南渡,執教于新加坡,并在南洋參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轉廈門,主持華僑協會工作,擔任廈門《商報》主編。1930年參加由陶鑄領導的廈門劫獄斗爭,是閩南地區地下組織主要負責人。1949年因叛徒出賣而犧牲,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今年是陳國柱逝世40周年,陳國楨犧牲60周年。陳列館內懸掛著兩位革命者的畫像和生平事跡介紹。陳國柱詩分別由王琛鑾、陳象喜、李玉泰、鄭遠城等書法家用楷、草、隸、篆書寫,用玻璃框鑲掛在大廳兩旁,現抄錄其中一幅如下。李玉泰書寫陳國柱的詩《新秋雜感》:
一年容易又經秋,秋雨秋風況寇仇。
萬里烽煙連楚尾,千群虜騎擁吳頭。
茄聲動地舒桐陷,炮火烘天江漢憂。
熱血男兒當報國,莫辭艱險護神州。 (陳寶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