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張圖都繪制得非常詳細
近日,記者從市檔案局獲悉,我市發現了152張民國27年(1938年)的丘地聯絡圖,目前經專業人員的搶救,已歸檔。據莆田市檔案局局長余文堂介紹,這一百多張的聯絡圖作為解決鄉鎮與鄉鎮之間、縣區與縣區之間的土地糾紛原始資料,具有一定的價值。
記者在莆田市檔案局庫房里看到,聯絡圖已經歸檔,裝置在定制的儀器中保護。儀器上標注東梧、馬前、涵西、涵東、顯埭、梧塘、沁后、南壇、華石、白沙等地名及區域。從1990年就開始從事檔案管理工作的莆田檔案局副研究員陳國柱說,聯絡圖共有152張,反映了當時各個地區的土地平面圖,其中有兩份還能看到當時與福清的交界。
打開其中一張圖,記者看到,發黃的紙上有一個個方格排列整齊,字跡還很清晰。“這是用毛筆書寫的,還是繁體字。”陳國柱指著圖紙向記者介紹,繪制這些圖的都是民國時期土地專業測繪人員,全部按當時的原狀描繪,圖上不但注明地點,還有標明南北方向,還附有圖形比例。他們很負責任,對每張圖進行簽字蓋章,每有騎縫,還蓋有騎縫章。陳國柱還觀察到,有些名字重復出現在多份圖紙上,這說明他們一人負責多個區域,每完成一個地區的任務后,又趕往下一站。
記者看到,圖上能看到當時的地界,圖上還有密密麻麻的編號,有些編號小部分注明山田、山基、山松、山竹、甚至墓等土地性質,陳國柱推測,這些編號是土地的位置,應該還有一份對應的名冊,在清測時,要根據編號和網絡圖對號,可惜現在還沒找到名冊。 (時報記者 吳芹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