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立朝
——莆陽尚書風華(五)
官箴曰:“當官之德,直道為先”。所謂“直道”,即以正直為立身行事準則,持正立朝,公正處事,直身直性,直言直行,不阿不屈,巋然守正。集中體現官員的道德操守與人格精神,故而,先賢視直道為“圣德”,為從政應具的道德素質。亦是古代史家一向重筆濃墨、著力贊美的德行。
莆陽尚書公直道事跡及精神,是其從政生涯中最為精彩、最能激奮人心的。
直身做人
古代士族精英,重視自身士節修養。正直,乃士之大節也。先賢曰:“政者,正也。”可見,正直、公正,乃居官從政之大義。所謂直身立朝,即居官執政,公平正直,不為人情所徇,不為權勢所屈,頂天立地,不折不撓。郡志不吝篇幅,記載明代尚書翁世資、方良永二人,堅守禮制、不阿權貴的“直節”。
明英宗天順間,翁世資升任工部右侍郎不久,痛念蘇杭水災、民苦艱食,奏請大幅度縮減上供文綺(絲綢織品)任務,以蘇疲困,不意忤旨。為不牽累同官,以“主議者”獨當其責,致下錦衣獄,后貶知衡州府。世資在衡州,對衛帥“不循理法”行為有所抵制。衛帥因與其不和,遂誣告世資對出知一事心懷不滿,致逮捕至京師論罪。朝廷查明真相后,將衛帥削兩階調任,恢復世資官職。憲宗成化初年,世資升任江西布政使。時都御史王儉巡撫湖湘,恃權作威作福。世資持禮守節,迎送參謁間不為屈膝,王儉視為大不敬,懷恨在心,誣奏其去任時,庫藏有所隱慝,致再次被逮捕審問。經查驗,庫藏帳目、庫物一一明白,遂得旨還。翁世資幾年間,因直身不阿,連連遭誣罹難,仍不改其直性,可謂“愚直”矣。
明代刑部尚書方良永,亦是個“身可死,禮不可屈”的直臣。武宗正德初,時為廣東按察司僉事的方良永,父喪服除,返京述職。太監劉瑾為武宗所寵,權傾一時,勢不可犯。外朝官員朝見皇帝后,必須拜謁劉瑾,行跪拜禮。鴻臚寺官員引導良永至左順門行叩頭禮后,又令東向揖拜劉瑾。良永不拜,徑自出門而去。有人勸其上劉瑾私第拜謁,良永怒曰:“身可死,官可棄,禮不可屈也!”劉瑾聞之益怒。不久,吏部除良永河南撫民僉事,劉瑾矯旨勒令其致仕。良永既去朝,劉瑾仍不罷手,欲借良永在海南督軍時,發生的一樁殺人命案,加害良永。幸得刑部郎中周敏力持正義,乃不坐罪。直至后來劉瑾謀反被誅,良永方起為湖廣副按察使。
翁世資、方良永二人,信守禮制、直身不拜權奸的遭遇表明,古之官場,欲為直臣,實屬不易,面臨極大的政治風險。丟官下獄,只是瞬間之大難,貶謫、外補更是家常便飯。莆陽二部尚書康大和,在翰林侍講學士任上,因不肯登門拜謁內閣首輔嚴嵩,而為其所忌恨,出仕近二十年之久,直至嚴嵩倒臺后,方復出為南京禮部侍郎。面對如此嚴酷的現實,官場上直身之臣,并未就此消失。證明正直、正義,作為一種人文精神,是不能被惡勢力所扼殺誅滅的。 (未完待續) (阮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