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剎瑞龍庵
瑞龍庵位于城廂區梅園路中段雷山北坡,省稅校南面,座南朝北,庵院正對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九華疊翠” ,東與閩中名寺梅峰寺毗鄰,西望叢林圣地廣化寺,占地面積2587平方米。有主殿、護樓、庫房、古井等。瑞龍庵創建于宋太平興國八年(983),為當時興化名藍,后升為院。明天啟年間,元善和尚住持重建,時任禮部尚書邑人林堯俞帶頭助捐。清代名畫家楊舟寓此多年,以畫鹿著稱。因世事滄桑,清末,瑞龍庵只剩伽藍殿一間,奉關公圣像。民國初,鄰近的福清縣黃檗寺高僧學盛法師來瑞龍庵任住持,提倡“農禪并重”,并得到十方信士力贊,重興瑞龍庵,內有火化窯、塔墓、水井等配套設施,四周砌有圍墻。當時有寺產耕地八畝三分二厘及四周大塊山地,栽培龍眼樹三百多棵。
瑞龍庵創建時便留下一段哀怨凄美的故事。宋時,興化府有一傅姓仕宦人家,育有一女,聰慧伶俐,且知文識字,琴棋詩畫,樣樣精通。及笄之年,其父將她許與一巨賈為妻,女兒寧死不從,嫁娶之日,傅小姐自斷發鬢,出家為尼。其父大怒,便派人在古雷山北面山崖邊群虎出沒之地建一伽藍,令其修行,想以晝夜虎嘯狼嚎之聲逼其回家就范。奈何此女一心向佛,心靜如水,情似古潭,但聞木魚聲脆,經堂課誦,連常在枷藍旁山澗飲水的老虎也被感化得安靜乖順,不時為傅女銜來果蔬、柴火,自此再不傷人。這位瑞龍庵開山祖師傅小姐后來活到80多歲,并成為一代高僧。
文革期間,庵被莆田縣炮廠占用,因車間失火,致使庵殿大部被毀。改革開放后,國家落實宗教政策,瑞龍庵住持釋妙源師傅攜信士林和清、林景蘭等人重建瑞龍庵古剎。
重建后的瑞龍庵規?;趾辏逵牡溲?。建有主殿二層,上層奉釋尊如來,旁奉觀音、地藏王菩薩,下層祀武圣關公。大門東側建有二層護樓,上層供奉達摩祖師,下層供奉本庵歷代高僧大德及功德主,為功德堂。院內東廂建有一層護屋為客舍,西廂系二層護屋,一樓為庫房、僧舍、客堂、廚房、餐廳等,二樓設有藏經室并供祀海神媽祖,旁祀媽祖父母,享千年香火。瑞龍庵大門門前有上百畝開闊地無遮無擋,清風拂來,有如梵音。遇到日出天晴,對面的九華山全景映照在主殿二樓釋迦摩尼菩薩胸部,神秘迷人、美侖美妙,觀者皆言我佛法力無邊。據傳,庵中供奉的關云長圣像乃是古興化府拱辰門鎮城將軍。主殿左右蹲伏著二只千年古獅,庵中尚有古石刻楹聯6對,實為珍貴文物。 (陳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