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
剪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除了貼在窗上的“窗花”、放在禮品上的“禮花”、掛在門楣上的“門花”、貼在灶臺上的“灶花”、放在祭品上的“供花”外,還有一種是結(jié)婚時裝飾各種用品的“喜花”。喜花的形式最富變化,有圓形、方形、橢圓形等,也有桃子形、石榴形、葫蘆形等等。剪紙藝術(shù)最打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奇異想象、夸張生趣。剪紙藝人用他們靈巧的雙手和聰明的智慧為人們展現(xiàn)出別樣的畫面,使人為之癡迷。
柯小花的母親是剪紙藝人,她不僅教會了小花鉸花的技藝,更是將剪紙中蘊含的人生哲理,用最為質(zhì)樸的剪紙語言,潛移默化地扎根在小花的心里。
小花的母親可稱得上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不用先描繪花形,就能直接在色紙上剪出腹稿花樣,她善于剪對折形,然后一氣呵成。她剪出來的剪紙構(gòu)圖飽滿,忽而張揚有力,忽而沉靜溫和,又不失均衡和諧,線條華美卻又不繁膩。不一會兒,一張張充滿生機的剪紙便活靈活現(xiàn)地躺在她的桌上。在漫長的剪花藝術(shù)歲月中,她剪出了成百上千的剪紙花樣,其作品大多取材于鄉(xiāng)土人情,蘊含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每一張作品,都是剪花藝人在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并加上自己的思考和想象用剪紙予以表現(xiàn)。小花的母親常說,剪下的剪紙作品就跟生活照一樣,很有意思。那些傳統(tǒng)且自由自在的圖案紋樣,以樸素、鮮活、靈動的生命語言,講述著剪花的世界。
剪紙技藝,源于剪花藝人豐富的藝術(shù)實踐。不少女孩子從小就跟上一輩的剪花老藝人學習剪花,在剪花藝人的言傳身教下,一朵朵精美的花紋、圖案產(chǎn)生了。他們把勞動人民樸實的情感、美好的愿望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使剪紙藝術(shù)獲得了永不衰竭的生命。
剪花藝人以特有的精神氣概和博大胸懷,將這門手藝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剪紙,成為了他們手中的玩伴,永遠地打開了他們的想象之門;剪紙,成為了他們手中最富有靈性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