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谷忠
初夏的晚上,燈下細讀作家黃勁松先生撰寫的《莆仙戲名旦黃寶珍》一書,待合上書頁,發現已近凌晨四點了。此時,窗外市聲隱隱,室內光線昏昏,但我已無半點睡意,心中竟浮現了十多年前與黃寶珍相聚的一幕hellip;hellip;
確鑿地說,那一次是在莆田市文藝界春節聯歡會上,著名戲曲家、莆仙戲“金嗓子”黃寶珍(阿妹丕) 在臺上作了祝愿講話后,看見坐在前排的我和大家熱烈鼓掌,竟招呼我上來助興。一時間弄得我有點猝不及防,不知如何是好。要知道阿妹丕可是一個省內外馳名的人物,在莆仙一帶更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人,也是我少年時狂熱崇拜的一位名旦。直到后來我到省城工作后,才在幾次省文代會上與她有過幾次短暫的交往。由此我上臺后,只一個勁地緊握她的手,連聲道謝。隨之在她慫恿下,我竟然斗膽唱了幾句莆田民歌。唱畢,這“一老一少”才在掌聲中攜手步下舞臺。我記得,我演唱時不斷用眼神看她,而她也用贊美的眼神看我,發出會心的微笑。那一刻,直到很久以后想起,仍覺有一種內心的鼓勵和交流帶給我不盡的溫暖。我曾在一首詩中寫道:請允許我叫你一聲阿妹丕,這稱呼會喚起我美好的回憶hellip;hellip;相信多年以后,我仍會感覺,我們站在一起,既有溫柔的覆蓋,又有一種感動和默契hellip;hellip;
山泉映月,清光照人。如果把莆仙戲比作山泉的話,那么,黃寶珍就是映在水中的那一輪皎潔的明月。這是因為,在我看來,黃寶珍全然就是投身于莆仙戲的一個閃亮的生命結晶,也是這一戲曲藝術鮮活的歷史見證。這本以黃寶珍自述為主、黃勁松二十多次采訪錄音而寫成的書,可以讓讀者較為全面地了解“妹丕的戲曲生涯和史傳”,感受發生在黃寶珍身上的真實故事——那隱藏在老人心底幾十年的一些秘密終于公之于世,真是讓人一睹為快!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好處在于使當今的人們,對莆仙戲有一個深切的認知,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莆仙戲代表性傳承人”黃寶珍有一個透徹的了解。她用戲曲和自身的美去轉換、融化丑與惡,用愛去融化世人心中的傷痕;她用“情”去尋找和發現形象化的人生之美,用雅正、純粹的聲音把舞臺的情節之美轉換成現實的生活之美。如同楊美煊先生所言,他在職幾十年期間,“曾多次聽過鄭鶴、黃文秋、朱國福老前輩說過hellip;hellip;莆仙戲自清初至今,還沒有一個女演員唱腔比得上妹丕。”一句話,她的聲音有空谷足音的清雅,有飽滿的審美沖擊力和感染力,是一種罕見的天籟之音。
說實話,我特別感動黃寶珍在接近垂暮之年,能不顧身體的不適,將有關自己戲曲和生活的記憶,通過不畏辛勞的口述,再由黃勁松訴諸筆端,種種畫面和片斷,無疑也讓她再次穿越了曾經的苦難與不幸。漫長歲月中她努力過、出彩過、忍受過、完美過,其種種的酸甜苦辣和風雨彩虹,也為人們勾畫出莆仙戲表演藝術一代宗師的蹤跡。
黃寶珍確是把戲曲當作生命的人。可以說,她把一切獻給了戲曲,而真善美是她永恒的追求。可貴的是,她善于自己創造,特別是在唱腔中貫穿的一個“情”字,以情代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婉轉沉穩,清麗悠揚,叩擊人心。讓人敬佩的還有她頑強不息的創作精神,她在高齡中還堅持傳授、口述莆仙戲戲曲藝術,體現了莆仙人一種堅韌的精神以及對美的事物的追求,這一切,具有超越時空的魅力。
想到此,窗外的一角天空,不覺已有緋紅的曙光涌現。我站了起來,輕輕推開窗戶,遙望家鄉的方向,不禁在心中欣然祝愿:尊敬的黃寶珍大姐,請允許我再叫你一聲阿妹丕,我誠祝你健康,誠祝你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