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坤
大蚶山天云洞下有一塊高聳于半山腰的大石頭,狀似一個秀麗的女神,亭亭玉立于青山綠樹間,面南眺望大海,人們稱之為望夫石。每逢春節過后,當地新婚未孕少婦都會在登高踏青之際,來到望夫崖上,面對望夫石祈子,據說十分靈驗,因而,該石又名得子石或王孫石(王字在當地音近旺,意為得子后,子孫發達,富貴榮華)。其中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據傳在古代,山下有一對青年男女,從青梅竹馬到相戀相愛,最終喜結連理,甜蜜幸福。婚后不久,便降生了一對雙胞胎男孩,承歡于家中二老膝下,享不盡天倫之樂,日子過得美滿如意。
俗話說添人添口。一對男丁雖然給家里帶來了歡樂,但是生活卻越來越困難了。一日,父親對兒子說:“我自己的身體硬朗,還可以耕作田間的活兒,而老伴可以帶孫子料理家務,兒媳婦就可以有時間下菜園種甘薯了。這樣,你一個青壯男丁在家閑著是浪費,可以跟隨村人去討海,或者漂洋過海去謀生。待你拼搏三五年后,我們也老了,你賺了錢就可以輕松地培養兩個可愛的孫子。”
于是,男人與女人經過合計,男人決定隨人越洋打工去。
次日,媳婦幫男人收拾好行李,唱著《十八送》的俚歌,送丈夫出了家門,一程又一程,一村又一村,到了碼頭,媳婦還不時地叮囑丈夫“人在他鄉,注意保重,別累了自己”、“要時常念雙親、孩子和我,早日回來”之類的話,直到帆船離岸而去。俏媳婦手揮頭巾,朝帆船消失的方向作別hellip;hellip;
然而,令家人想不到的是,男人走后便音信全無,盡管賢淑的媳婦任勞任怨地操勞著,但仍會趁抽空上山砍柴的空隙,靜靜地站在山上南望茫茫的海面,數著星星點點的船影,盼望不期然中,有一艘便是丈夫的歸帆hellip;hellip;
日子在女人的盼望中,一天天地過去了,兩個孩子也漸漸地長大,并相繼發達,但二老的身體越來越不行。每天,女人依然上山盼夫歸,不管風吹日曬,她都篤信男人不久后就會回來,因男人是愛她的,正如自己幾十年如一日地牽掛著他一樣!
送走二老后,女人沒有隨孩子到他鄉共享榮華富貴,每天上山盼歸帆仍是她生活的要事。有一個黃昏,當女人再次上山后卻再也沒有下山來。村人找遍了整個村莊也找不到她的影子,鄉親們舉著火把上山遍尋,還是不見蹤影。最后,眼尖的人發現女人常出沒的半山腰多了塊巨大的石頭,屹立樹間,面朝大海,安詳肅穆hellip;hellip;
后來,村人為了紀念這位賢淑忠貞的女人,時常到山上看望那塊據說是女人化身的石頭,并視其為忠貞愛情的象征。故而,有人又稱望夫石為愛情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