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谷忠
值得欽佩的是,曾經一直過著清貧拮據日子的周文虎,卻心無旁騖,為了一息尚存的紙織畫絕技的傳承,不但讓三個兒子都進了他的義亭畫坊,還先后招收了30多名學生跟他學習制作。如今,生活并不十分寬裕的周先生,仍一心撲在紙織畫創作和研發上,百尺竿頭又進一步,精心創作了《百米羅漢圖》并獲得中國國際民營博覽會大獎;另一巨制:138.8米、內含38項中國世界遺產長卷,在山東煙臺展出并榮獲國家金獎。許多人觀賞這一長卷,都感嘆不已。因為畫面不但坦現了神奇的中國世界遺產地風物,更突現了周先生對各遺產地生態詩境的理解,以及對于人生的感悟。以至有人評論說,如果說這一長卷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深刻,正是創作者找到了那種與內心相諧、與天地同在的感覺,由此無不“油然而生敬意”。而周先生則笑呵呵地說,他的創作欲望之所以又一次被點燃,體內的激情之所以也隨之澎湃,都緣自中國世界遺產地的無窮魅力。雖說精力不如從前,但周先生仍堅持不懈地把高潔的詩境與他晚年進德修業的藝術本心,寄慨于這一長卷而盡情揮灑,最終獲得成功。
交談中,他又說道,2016年,他還完成了《百態觀音圖一百幅》,并希望他在晚年能實現建立“周文虎紙織畫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了解紙織畫,傳承紙織畫的技藝。他說:“我這是謹遵師道,其目的只有一個,讓紙織畫這一民間藝術能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光大。”
如今,使人深感欣慰的是,2000年,永春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紙織畫)之鄉”;2005年永春紙織畫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1年,永春紙織畫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6年,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而周文虎的義亭紙織畫研究所,也獲得福建省和泉州市代表性傳承人等榮譽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周文虎先生對自己創作的《五虎圖》情有獨鐘。我打趣說:“這是與你大名中的虎字有關吧?”周先生頷首不語、笑而不答。細看這每張2米多長的紙織虎,各各顯現了虎虎生威的氣勢,畫面往往營造空山無人、寒林寂寞、蕭瑟秋風的意境,以此構筑創作者內心深處萌發的悲壯或豪放。每只虎,也因姿勢的不同,折射著更為豐富的山林歷練,而畫面中也巧妙地傳達出蕭瑟荒涼、靜謐安寧之感,引發讀者對生態的思考與感悟。我發現,這些作品在筆墨上,運筆酣暢,墨瀋淋漓,常常雄健的淡墨渲染,以造朦朧氤氳之境,其畫境求意趣,畫面求生趣,筆墨求機趣,直抵人的內心。精心制成紙織畫,畫面多變而又純粹,古質而有新意。這或許無意中正暗合中國古詩的審美特質——注重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在情景交融中強化抒情意味。
一個八十歲的老人,能揮灑出這么鮮明的特色,確實難能可貴!由此我想到:永春的紙織畫之所以能傳承至今,除了周文虎等人對這一民間工藝的真誠追求外,也離不開他們對藝術的深刻探索。縱觀永春紙織畫,長長短短的畫卷,洋洋灑灑的揮寫,可謂“靜如山岳,動若江河”。這其中,有人注重筆法的虛實,有人向往布局的疏密,有人則注重宣紙線條節律上的流暢,還有人卻留意畫面空間和節奏上的靈活多變。這種不拘一格、大膽創新的藝術創造,展示的正是藝術上思接千載、神游萬仞的自由,這使他們從永春徐徐延展的紙織畫長卷中,看到了這些民間藝術家的一種多么獨特而又淋漓盡致的表達。
由此我想到周文虎先生想建造的紙織畫博物館,更想到了館藏。如果,永春有一個紙織畫的館藏那該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十六世紀,醉心于意大利文藝復興和北歐寫實主義藝術的弗朗索瓦一世,開啟了藝術品定制和購藏的先河。如果我們也實行積極的藝術扶持政策——大量收集永春各派精品紙織畫,并制定藝術家委托政策進行創作,進而構建起紙織畫工藝品核心收藏;同時,培育了一大批藝術名家,永春,定然會成為中國紙織畫藝術展示、藝術流派紛呈的場所。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