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銀華
徜徉在木蘭溪畔,望著奔流東去的潺潺流水,不禁思緒萬千。一條源于仙游西苑鄉山澗中的溪流,沿途匯聚了360條溪澗,流淌過興化大地,以其甘醇的清泉,滋潤了世世代代的莆陽兒女。她不僅孕育了“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的人文之盛,輝煌至今,更把“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精神融入了興化兒女的血液與靈魂,映照了莆陽大地的滄海桑田。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歲月的悠久綿長,喚起東海的臂膀,牽引著歷史的巨輪,牽引著時光的永恒。她牽引著多少游子的心靈,她被莆田人民深情地譽為“母親河”。
源遠流長的木蘭溪,她養育了燦若星河的莆仙先賢,更承載著莆陽大地的歷史和文明。
據史載,南朝陳永定二年(558),鄭露與其弟鄭莊、鄭淑從永泰移居莆田,在鳳凰山麓、南湖側畔創建“湖山書院”,讀書授徒,首開莆陽文風。傳說,鄭露鐘情木蘭花,愛其幽雅飄逸、素艷高潔,所以在書堂周圍遍植木蘭花?!白戏咳照针僦穑仄G風吹膩粉開。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蹦咎m花開時朵朵亭亭玉立,花香四溢。
鄭露奉詔赴任離開莆田之時,人們感載他功高澤宏,依依不舍,扶老攜幼到溪邊十里長亭歡送他,人們將他喜愛的木蘭花花朵撒向舟上、溪里,花團錦簇,相伴而去,祝他一路順風,喻其錦繡前程。人們為了紀念他對莆田文化、教育作出的特有貢獻,就將這條溪命名為“木蘭溪”。人們在十里長亭旁邊的小山遍植木蘭 花,把它稱為“木蘭山”。
話說宋治平元年(1064),長樂女子錢四娘攜錢十萬緡來莆,在瀨溪的將軍灘前,雇工壘石,截溪筑陂,至治平四年工程才告竣工。一天,忽然溪洪咆哮而至,水力沖激,石崩陂潰。錢四娘目睹功敗垂成,三年心血付之東流,悲憤投水殉志,時年19歲。她的尸體被洪水沖至溝口(今新度鎮溝口村),被群眾發現時,尸體周圍木蘭花團團簇擁,人們聞訊紛紛前往祭吊,悲哭之聲震天動地,拜奠焚燒,香聞數里,于是人們在墓旁立祠,名曰“香山宮”。在宮四周遍植木蘭花,以紀念錢四娘澤被黎民的高尚品德。其后長樂進士林從世看到邑人錢四娘筑陂不幸失敗的悲劇,發愿要繼續完成她的遺愿,攜十萬緡家資來到莆田,在錢陂下游的溫泉口鳩工筑陂,因港狹彎急,在工程垂成時,又被海潮沖毀。
宋熙寧八年侯官人李宏應詔來莆,在具有水利知識的僧人馮智日的協助下,重新擂起第三次筑陂的戰鼓。據載李宏家居時,馮智日常向他化緣、賒酒,緣金再多他也不要,就是不肯走。一天,他約李宏木蘭花開時在木蘭山下見面。后來李宏到了莆田,果然馮智日先到了木蘭山下。他們吸取了前人的經驗,經過細心勘測,選定了溪寬流緩的木蘭山下作為陂址,用數萬塊千斤重的花崗巖鉤鎖疊砌,橫石溪底,排除萬難,歷時8年,于宋元豐六年(1083)建成了與都江堰齊名的古水利工程“木蘭陂”,成就了“木蘭花開木蘭山下之約”的佳話。李宏在巡視木蘭陂灌溉工程途中得病,行到大孤嶼(今黃石金山)逝世,終年41歲??と烁兴ㄚ楣Φ?,在陂南立廟紀念。
宋宰相龔茂良就是出生在木蘭溪畔溪頂龔屯,龔茂良少年時機靈聰慧。傳說,他剛入書院讀書時,書院的先生姓雷,為了考下龔茂良,出了上聯:“無人供上龍?!饼徝伎粗壬f道:“有雨落下田。”先生又指著庭院前的木蘭花說:“庭前花始放?!饼徝济摽谡f出:“閣下蕾(雷)先生?!币荒曛星镌乱?,先生與龔茂良在庭院下棋,先生指著天上的月亮說出上聯:“月圓月缺,月缺月圓,年年歲歲,暮暮朝朝,黑夜盡頭方見日?!饼徝伎粗ピ呵暗哪咎m花對出下聯:“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夏夏秋秋,涼涼暑暑,嚴冬過后始逢春。”先生指著棋盤又說出上聯:“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龔茂良看著地面脫口說出下聯:“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能彈!”先生聽后哈哈大笑,認為龔茂良將來必成大器,嘔心瀝血,悉心培養。
宋紹興八年(1138),時年18歲的龔茂良考中進士,時稱榜幼。在瓊林宴上高宗皇帝出了上聯:“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當時無人對出,年紀最小的龔茂良站起來說出下聯:“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皇帝聽后,龍顏大悅。龔茂良少年得志,歷官主簿、觀察推官、監察御史等。孝宗淳熙六年,由禮部侍郎升任參知政事代理宰相。他憂國憂民,表示:“此當以身任怨,不敢愛身以弊天下?!彼温毱陂g廉政、勤政,為民造福,銳意革故鼎新,修改“七司法”等。陸游譽他為南宋屈原,并詩贊曰:“臺省諸公歲歲新,平生敬慕獨斯人?!焙笕朔Q他為“莆田四賢”之一。
民間傳說,做過三天皇帝的林道楠,他母親為了避難,孤兒寡母從仙游坐溪船沿著木蘭溪順流而下,跟隨著漂流的木蘭花,來到木蘭溪下游岸邊的周氏祠堂棲身。林道楠從小機靈聰慧,膽識過人。一次木蘭溪突發洪水,水浪滔滔,林道楠與小朋友們在溪邊游玩,一位小朋友不慎落水被浪卷走,林道楠不畏浪高水急,毅然跳入水中把人救出。鄰家大嬸看著全身濕漉漉的林道楠說了句:“人小膽比皇帝佬還大?!绷值篱牶笪⑽⒁恍?,回了一句:“借嬸娘吉言了?!边@句話竟成了林道楠“三天皇帝”的讖語。
萬歷十一年,林道楠進士及第后,官升監察御史,作為御史官,他“侃侃無所避”,人稱“敢言”。傳說,當時有一個國力強盛且對中國虎視眈眈的國家,他們假意邀請中國皇帝前往“訪問”,中國皇帝為難極了。去了,怕被扣留,成為階下囚;不去,又怕武力入侵,引起戰端。于是緊急召集大臣商議。大家面面相覷,誰也想不出主意,拿不出辦法,皇帝急壞了,這時林道楠不慌不忙地站出來,說出了自己的辦法,皇帝滿口應承。第二天,林道楠穿上龍袍,戴上皇冠,坐在金鑾殿上。“皇帝”下旨,某某押出午門斬首。連續三天,朝中奸臣、害民之臣幾乎殺絕。第四天,林道楠帶著人員出訪鄰國。鄰國國王按事先策劃好的陰謀設宴招待中國“皇帝”。兩國皇帝先后入席,宴會的第一盤菜就是蒸熟的人頭,外國國王請中國“皇帝”用餐。林道楠毫不猶豫地舉起筷子,插入人頭上的眼珠,夾起來塞入口中,外國國王見狀,伸出舌頭,不知所措。林道楠迅疾從口袋里取出一塊綢布,擦擦嘴,神不知鬼不覺地把眼珠包起,放入口袋。外國國王看到中國人如此膽大沉著,就放棄了入侵中國的念頭,與中國友好相處。林道楠有膽有識,出色完成使命,維護了中國的威嚴。傳說中國人使用手帕即從此時開始。
除了人文鼎盛,木蘭溪兩岸的景觀也堪稱閩中獨秀。山川毓秀、荔林流丹的水鄉美景和“木蘭春漲”“寧海初日”等古跡勝景令人如癡如醉,歷代文人墨客為其留下了無數的詩篇。
“木蘭山下陂水清,南洋北洋風日晴”,這就是歷千百年風霜,依然滋潤著一方沃土,哺育著興化子民的“母親河”——木蘭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