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節,人們自然而然又想到了守歲。
說到守歲,孩提時候的我,還真的對守歲有些懵懵懂懂,一個是過年小孩一般比較興奮,一下子難以入眠,就權當守歲了;再一個是對長輩為什么要放棄暖和的被窩挑燈守歲有點不可理解。當時因為經濟比較困難,也沒有電視機,甚至連電燈都沒有。父親總穿著整潔的衣服和鞋子,戴著鴨舌帽,圍著圍巾,一個人靜靜地坐在煤油燈下看書守歲,十分投入,十分專注,對一些書中他認為需要的或是好的句子,還十分認真地記在本子里,日積月累,足足有一大摞。
后來,我看了一些書籍后,慢慢地對守歲有了理解。這主要源自平時翻《新華詞典》,當看到其中的“辭舊迎新”時,慢慢悟出了哲理,即“辭”字是分手時打聲招呼的意思,也就是向即將離去的一年打招呼。
前輩緣何對每年春節像對待一位友人那樣莊重,以守歲的形式來認真對待?我想,守歲其實是看守住屬于自己的時間與生命,表達著人們對生命的珍重。
是的,守歲這一夜非比尋常。它是“一夜連兩歲,五更分二年”。因而,人們總是一邊辭舊,一邊迎新。以“辭”告別舊歲,以“迎”接續生命新的一段時光的到來。新的一年是未知的,不免小心翼翼。古人過年要通宵點燈,為了不叫邪氣暗中襲入,還將年畫上所有形象都畫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于是,我們的年俗就這樣完成了歲月的轉換,以“辭”和“迎”表達對生命的敬畏,以長長的守夜與天地一年一度地實現“天人合一”。
我們和洋人的文化略有不同。洋人對新年只有狂歡,我們的心理似乎復雜得多,其情其意也深切得多。可是我們正在一點點地離開這些。
這到底是因為農耕文明離我們愈來愈遠,還是人類愈來愈強勢,無須在乎大自然了?
守歲漸行漸遠。當然,我們不必為守歲而勉強守歲。民俗是一種集體的心愿,沒有強迫。如果有條件和精力來守歲,不妨體驗一下這個時段的獨特魅力,這也是對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種敬畏和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