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煲?/p>
常常聽電視里講某某造福桑梓,心下不禁奇怪,桑和梓不就是兩種樹,怎么就成了故鄉(xiāng)的代名詞了呢?
據(jù)說,中國古代常在居室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后來人們就用其代指處所。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家鄉(xiāng)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這才稱家鄉(xiāng)為桑梓。《詩·小雅·小弁》里有云:“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朱熹集傳》中講:“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墻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hellip;hellip;桑梓父母所植。”漢語中,“桑梓”用來代稱故鄉(xiāng)、鄉(xiāng)下,這一用法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因為東漢張衡在其《南都賦》一文中即有句曰:“永世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歸里焉。”
跟梓相比,桑是鼎鼎大名的樹種。養(yǎng)蠶制絲是古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桑葉是蠶的飼料,因而桑樹就成了十分重要的資產(chǎn)。桑樹的貢獻還不止于此,桑葚可食用和釀酒,桑樹干及枝條可以用來制造器具,桑皮可以用來造紙,葉、果、枝、根、皮皆可入藥。田園詩人們也十分鐘愛桑樹。陶淵明說:“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孟浩然也說:“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梓樹知名度雖不如桑樹,但其功用一點也不次于桑。梓樹的嫩葉可食,皮是一種中藥(名為梓白皮),木材輕軟耐朽,是制作家具、樂器、棺材的美材。梓樹是速生樹種,在古代常被作為薪炭用材。基于此,梓字又有了許多新含義,梓器指棺材,梓宮指皇帝的棺材,梓人、梓匠指木匠,把稿件交付排印叫付梓,而梓里同桑梓一樣也代指故鄉(xiāng)。
桑、梓還有一個共同功用,就是跟喪葬有關(guān)。前面說到了,梓木常用來做棺材。此外,古代家族的墓地多依傍桑林而建,死者的墓前亦經(jīng)常栽種梓樹。為何如此呢?原來在古人的心目中,分枝再生能力極強的桑樹和生長快速、材質(zhì)優(yōu)良的梓樹都是生命之樹,人們將它們視為靈木。古人重孝道,祖先的埋骨之地當然是故鄉(xiāng)了,有句話說“桑梓之地,父母之邦”,就是指這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