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銀華 張碧華
說起拱辰,人們馬上就會想到拱辰街道辦事處,歷史上稱城門拱辰門。但說起頭亭,年輕人都有點(diǎn)陌生,因為它已被辰門兜小區(qū)所替代。頭亭這一地方,已經(jīng)隨著城市改造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但頭亭這一地名卻與莆仙戲有著深遠(yuǎn)的淵源。頭亭以戲神田公元帥升座的瑞云祖廟聞名遐邇。
據(jù)說莆田筑城前,這一帶地方統(tǒng)屬龍坡里社。里社為了廟事及香火費(fèi)用,特置了一些田產(chǎn),俗稱“頭田”。莆田筑城后,城墻把龍坡里社一分為二,社廟在城內(nèi),“頭田”在城外。在城外的村落在“頭田”地方又重新蓋了社廟,稱龍坡下社,這一地方也稱為“頭田”。而城內(nèi)的社廟就稱為龍坡頂社。頂社張姓居多,于是他們就在社址旁邊蓋廟奉祀唐·安史之亂時為國捐軀的英烈張巡,尊稱司馬圣王。廟聯(lián)是:“忠勇稱司馬,英烈號圣王?!薄邦^田”的村民知道后,也在社址旁邊蓋廟,奉祀唐·安史之亂時忠貞殉國、被追封為“天下梨園大總管”的雷海青,并把他尊為戲神。正當(dāng)他們懸掛廟額時,突然電閃雷鳴,風(fēng)雨交加,他們只好在神像前上香禱告,頓時雨停天晴。仰望天空,忽見許多天兵簇?fù)硪粏T天將,帥旗上“雷”字的上半截被云霧遮住,只看見下面“田”字,人們高呼元帥顯靈了。又認(rèn)為“去雨留田”,神意高深莫測,不可妄自更改。望著天空五彩瑞云,人們就把廟額改成“瑞云祖廟”,把奉祀的戲神稱為“田公元帥”。廟聯(lián)為:“琵琶聲里風(fēng)霜厲,姓字云頭日月光?!迸d化百姓緣于對雷海青高超的樂技和忠烈精神的深厚崇仰,將他神化,這也是順理成章的。
傳說田公元帥原是玉皇大帝的四太子。一次玉皇大帝為解決人間亂世壞人當(dāng)?shù)乐?,在凌霄寶殿問計諸神。玄天大帝主張“殺”字,但壞人殺了一批又一批,仍不見效。觀音菩薩代表佛家主張勸善,但還是有人頑固不化,寧入地獄,不念彌陀。正當(dāng)諸神束手無策,愁著無法破解之際,身穿紅袍的四太子從后宮蹦跳而出,胸有成竹地說:“壞人殺是殺不盡的,勸善是勸不完的,只能用百姓喜聞樂見的戲文來感化他們?!敝T神聽后哈哈一笑,覺得小小年紀(jì),口出狂言,有意想戲弄他一番。二郎神說:“只要你有辦法解決,我派哮天犬給你當(dāng)傳令兵?!碧侠暇胶驼f:“我也派風(fēng)火二仙童給你當(dāng)護(hù)衛(wèi)?!蔽氖馄兴_也笑著說:“我也讓我的坐騎青毛獅為你擂鼓助威?!碧捉鹦钦f:“只要你把戲文弄成功,我讓天官天天到場為百姓賜福?!蔽牟劬矞悷狒[說:“我可以讓狀元三及第每場為你跑馬游街助興?!备邪讼纱蛸€說:“你要是能辦成,我們八仙愿每場為你下跪磕頭?!彼奶勇犃酥T神的激將法,胸有成竹地說:“一言為定?!碑?dāng)即奏明玉帝,毅然下凡人間。經(jīng)過努力,終于成功編排了深受百姓喜愛的戲劇。但在演出時卻出了問題,飾演壞人的演員,白天演出時被巡天的天兵天將誤打,晚上演出時被巡夜的黑白無常誤抓,弄得無人敢飾演壞人,戲無法演下去。四太子知道后,讓戲班用木料搭成戲臺,上方用布遮蓋著,稱之為“上瞞天下棚地”。終于把戲劇編排成功并順利演出,用百姓喜聞樂見的戲文褒揚(yáng)真、善、美,鞭撻假、惡、丑,使人心向善,大見成效。后人就把用木料搭的戲臺稱為“戲棚”,把戲棚上方蓋布稱為“瞞天”,文人取其諧音寫成“幔天”。
自此,戲班組建時都要到“頭田”瑞云祖廟去請?zhí)锕獛浀南慊鸹貞虬喾铎?。所以莆仙戲每一個戲班都有一個小神龕,供奉田公元帥神像。田公元帥身穿紅袍,頭扎兩條辨子,紅臉,嘴邊畫一只螃蟹,右腳站著,左腳懸起,右手指天,左手按地,俗稱“小相公”。旁邊站立兩尊縛紅肚兜的小護(hù)衛(wèi),就是太上老君派給的“風(fēng)火”二仙童 (因此戲班也俗稱“風(fēng)火院”)。下方站立一尊狗頭人身、手持令旗的“靈牙將軍”,即二郎神哮天犬化身。放在牛皮大鼓上的鎮(zhèn)獅,則是文殊菩薩坐騎青毛獅所化,一方面用它來調(diào)節(jié)大鼓聲響,另一方面也是用以避邪保平安。石獅壓大鼓也是莆仙戲最富特色的打擊樂之一,被喻為現(xiàn)代曠世獨(dú)有的藝術(shù)形式。
在莆田傳統(tǒng)演出習(xí)俗中,每場謝神戲都有一出天官到場賜福,文昌帝君派狀元三及第跑馬游街。哪怕是神位很低的土地爺誕辰,八仙也要到場跪拜磕頭。傳說這些都是諸神為田公元帥兌現(xiàn)當(dāng)時打賭的諾言。
由于田公元帥戲文的感化功效,使諸神都為之折服,只要田公咒語一響,無論是佛教和尚道場,還是道教經(jīng)師道場都要配合戲文節(jié)奏進(jìn)行。
莆仙戲新戲開臺首演,一般都要到“頭田”瑞云祖廟前彩棚。所以“頭田”一年到頭新戲不斷,熱鬧非凡。田公元帥既是戲神,又是人們祈福保平安之神,戲迷、信眾云集,香火旺盛。興化筑城后,官府迎送南來北往官員、賓客,一出城門拱辰門,首站就在此歇腳,一般都要進(jìn)廟燒炷香,或觀賞一下莆仙戲的魅力。后來官府就在瑞云祖廟前加蓋了涼亭,供來往官員、賓客歇腳賞戲。后人也逐漸把“頭田”改稱為“頭亭”。后來又根據(jù)官階大小,迎送遠(yuǎn)近,先后建了二亭、三亭、四亭。
“空巷無人盡出嬉,燭光過似放燈時?!鳖^亭因戲神而繁華,戲神信仰也由頭亭不斷向外傳播。
歷經(jīng)來往官員、賓客和戲迷、信眾的不斷傳播,頭亭這一地名更是聞名遐邇。它與莆仙戲源遠(yuǎn)流長,它為莆仙戲戲劇史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頭亭作為戲神田公元帥祖廟所在地,把它譽(yù)為莆仙戲發(fā)源地一點(diǎn)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