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銀華 張碧華
國師酒
話說陳經(jīng)邦進(jìn)士及第后,仕途順利,步步高升,直至被穆宗皇帝賜封為國師。為太后和萬歷皇帝所倚重,必然也被少數(shù)官員妒忌。萬歷十三年,興建壽宮,因意見與宰相不合,被刑部主事俞顯應(yīng)誣陷,心情低落。此時,他想起出仕前九鯉湖祈夢的讖語:“官拜蓋露亭且止。”于是無心官場,再度上書乞休。萬歷皇帝為了挽留老師,特出了上對:“十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陳國師馬上跪下謝恩,并脫口答出:“寸身言謝、謝天、謝地、謝君王”。皇上聽后無法拒絕,只好準(zhǔn)奏。于是,陳國師辭官告老返鄉(xiāng),過著閑適的生活。
有一天,他散步閑逛,順著廟前街走到了橄欖巷里面,看到一家酒館,門口豎著酒幡,卻沒有一個客人,很清靜。于是他就信步走進(jìn)酒店,要了一壺酒、幾碟小菜邊飲邊與店家閑聊。問:“這酒又醇又香,怎么生意清淡,沒有客人呢?”店家答:“我們是游洋人,初來乍到,小本經(jīng)營,租不起繁華地段店面,只好在這小巷里暫時落腳。”陳國師喝完后贊不絕口。付帳時一摸口袋,卻忘記帶錢,出來又沒有帶家僮,只能賒帳。店家一看他慈眉善目,又是個讀書人,于是就捧出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對他說:“我們不識字,你自己寫上就行。”陳國師寫完欠條,酒后又詩興大發(fā),于是另取一張紙,提筆又寫了一首藏頭詩。
一輪明月掛半天,(有)
淑女才子并蒂連。(好)
碧波湖畔酉時會,(酒)
讀罷此詩不需言。(賣)
落款題名后,讓店家貼在眾人路過的巷口。這天,正值興化府的學(xué)子府考會試結(jié)束,學(xué)子們成群結(jié)隊前往城隍廟進(jìn)香,廟前街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當(dāng)他們走到橄欖巷巷口時,看到陳國師寫的詩,都駐足讀起來,然后又心會不宣,閉口不言,不約而同地走進(jìn)橄欖巷,到那家酒館小酌。這酒果然名不虛傳,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頓時轟動全城,許多人都慕名而來。于是酒館名聲大震,生意興隆。不僅成了文人墨客詠詩作對的風(fēng)雅之所,而且成為興化府官員宴請貴賓的首選。酒香不怕巷子深,“國師酒”的名稱隨著酒香飄向四面八方。
經(jīng)過文人墨客的炒作,隨著莆田人闖天下的腳印,“國師酒”走出莆田,譽(yù)滿八閩,香飄全國,還飄洋過海銷往南洋。酒香四溢,濃濃的家鄉(xiāng)情吸引著多少在外游子的心,他們?yōu)槟芎壬弦豢凇皣鴰熅啤倍院纇ellip;hellip;于是,就誕生了莆田的第一塊名牌。國師陳經(jīng)邦的藏頭詩也成為莆田乃至全國最早的廣告詩之一。
媽祖線面
話說媽祖機(jī)上救親,梭子失手落地,哥哥不幸掉入海中身亡。目睹從海上帶回來的哥哥遺物,媽祖痛哭不止。媽祖手捧著被海水弄濕、哥哥尚未吃完的炒面和著淚把它揉成面團(tuán),然后坐在織布機(jī)前用雙手像搓紗一樣把面團(tuán)搓成細(xì)細(xì)的面線,跟纏經(jīng)緯紗線一樣把面線纏繞在織布機(jī)的掛軸上,纏滿后用竹制的掛軸挑起一掛一掛放在漿布的架子上曬干。然后以一掛為一捆,再折疊成一把,在一個手指長的位置用紅麻線綁一下,稱為一“緙”,寓意陰陽相隔。因為面團(tuán)被海水浸濕,所以媽祖線面是咸的hellip;hellip;
被媽祖精神感化的莆田鄉(xiāng)親,不管是漁民還是陸上邑民都會為趕海或即將出遠(yuǎn)門的親人捧上一碗線面祈盼他們平安歸來,俗稱“揪長”,寓意平安長壽。莆田還流傳著一句童謠:“白頭雉,白頭雉,紅線綁脰肢。”一緙緙線面放在盤上就像一只只白鷺一樣,寓意祈盼遠(yuǎn)方的親人像白鷺一樣早點平安歸來。
所以“媽祖線面”也逐漸成為莆田人招待客人、為親友祝壽、踐行“揪長”必不可少的美食。一元復(fù)始,莆田人每年正月初一早晨第一頓飯就是吃一碗媽祖線面,寓意一年平安幸福。
媽祖線面不但是寓意平安長壽的地方小食,更是莆田人款待貴賓和重大宴席開席前一道必備的美食。俗稱“吃點心墊底”。
話說南宋理學(xué)大師朱熹,少年時慕名來莆田黃石紅泉書院拜見林光朝大師時,林光朝讓書僮捧出一碗兩個糖煮鵪鶉蛋,內(nèi)放幾根芫荽(香菜),還有一碗媽祖線面,用來招待客人。朱熹邊吃邊想:“難道是林公摳門?”突然看見小孩在院中嬉鬧,他就想起“白頭雉、紅線綁脰肢”的莆田童謠,最后終于悟出了其中的詩情畫意。他為莆田厚重的飲食文化所折服。于是,他就在拜帖的背面寫上唐代詩人杜甫的兩句詩:“hellip;hellip;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林光朝看完拜帖哈哈大笑,于是把他請進(jìn)書房,徹夜長談。從而成就了兩個理學(xué)大師亦師亦友的一段佳話。
莆田一些大戶人家為了附庸文雅,也在招待客人或重大宴席開席前為客人捧上一碗糖煮雞蛋和一碗媽祖線面,寓祝客人平安長壽。慢慢地,普通邑民也效仿這種招待客人的禮儀。后來,吃“平安蛋”和“媽祖面”便成為莆田人待客的一種地方風(fēng)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