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迎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睆埦琵g的這首《望月懷遠》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卻顯出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從中可見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筆者帶著好奇的心理,走進了歷史,發(fā)現(xiàn)張九齡為人耿直,做官有遠見卓識,作詩大氣渾然一體,在他身上依稀可見大唐盛世的背影hellip;hellip;
張九齡,盛唐前期重要詩人。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職20余年,歷任左拾遺、左補闕、中書舍人、秘書少監(jiān)、中書令等職,“開元之治”凝結(jié)著張九齡的不朽功績。后受李林甫排擠,罷政事,貶為荊州長史。張九齡卒年,新舊《唐書》皆同。惟享年68歲之說。張九齡是個風度翩翩的宰相,他的人跟他的詩一樣,從容不迫,端的是一副盛世重臣的落落風度。九齡體弱,別人上朝,都是把記事的笏板別在腰間,唯有他特立獨行,讓一個小廝用錦袋裝著,跟在身后。張九齡品第人才,“去循資格”,所引皆正人,咸稱公允。又能面決是非,口成案牘,均得其平。張九齡提出一系列“政惟重谷”的改革措施,始議河南墾水屯,將嶺南種植水稻的先進經(jīng)驗推廣到北方,加速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他主持開鑿大庾嶺新路,既利于南北交通,也利于對外貿(mào)易,不僅為開元經(jīng)濟繁榮所必需,而且造福于千秋萬代。
任宰相之職的時候,正值盛唐的頂峰。張九齡是個耿直的人,楊貴妃受寵之時,大家有事沒事總愛去楊妃的哥哥楊國忠家里坐坐,只有張九齡從來不去。在位期間,張九齡為政清廉、剛直不阿、敢于犯顏直諫,竭力匡扶社稷,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積極推行務實且有遠見的改革,為鞏固開元盛世以及防止唐朝由盛轉(zhuǎn)衰局面的出現(xiàn),作出了相當重要的歷史貢獻。后世稱譽張九齡的歷史功績是剛直氣節(jié),政治遠見為曲江風度,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
史學家對盛唐的衰微,眾說不一。大多數(shù)的人都把安祿山造反,看成是大唐衰落的開始。我卻認為大唐的衰微,是從玄宗罷免張九齡、寵信李林甫開始的,這個時期才真正是大唐國力變化的分水嶺。因為張九齡確實是盛唐標志性的人物之一,他視同寇仇的兩個人安祿山和李林甫,才正是后來葬送盛唐一片大好形勢的罪魁。他還精通詩詞,首開“清?!币慌?。并能對御為文,被玄宗贊為“文場之元帥”和“王佐之才”。這位名相從盛唐政治舞臺上的退出,留給了后人一個風華絕代的落寞背影,盛唐的大幕在他身后也徐徐落下了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