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洪偉
“夢周公”這個典故出自于《論語·述而》。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意思是“我衰老得多么厲害啊!我好長時間沒有再夢見周公了!”
孔子在這里所說的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周成王的叔父,因食采邑于周(今陜西寶雞東北),故被稱之為周公。周武王死后,成王繼位。當(dāng)時成王還很年幼,根本不懂治國之事。在周朝初建、百廢待興之時,周公旦代成王執(zhí)政,處理國家大事,營建東都雒邑,討平三監(jiān)及東夷之亂,制禮作樂,為周朝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卓絕的功勛。在政治穩(wěn)定、管理國家的體制基本完備后,周公于攝政第十年還政于成王。
周公旦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孔子最敬服的古代圣人之一。孔子對西周的政治制度非常尊崇,因此孔子以“夢周公”來表達(dá)對西周社會的向往。后來,人們用這個典故來表示緬懷先賢。如唐代元稹的《聞韶賦》:“夢周公而不見,想圣德而思齊。”宋代蘇軾的《周公廟》:“吾今那復(fù)夢周公,尚春秋來過故宮。”
再后來,周公成了“夢”的代名詞,睡覺被稱作“見周公”了。《笑林廣記》里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師晝寢,而不容學(xué)生瞌睡。學(xué)生詰之,師謬言曰:“我乃夢周公也。”明晝,其徒亦效之,師以戒方擊醒曰:“汝何得如此?”徒曰:“亦往見周公耳。”師曰:“周公何語?”答曰:“周公說,昨日并不曾見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