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歲月匆匆,總需要有留住記憶和生命痕跡的東西。對我來說,除了書籍、繪畫、郵票、火花等,看似不起眼的錢幣也是我和家人生命記憶的重要承載。
我用心且專門收藏錢幣,始于一次難忘的參觀。十多年前,我去鼓譙樓參觀錢幣展,其中林學智收藏的中國各個時期的貨幣,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一枚枚錢幣,都具有很強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這些錢幣不僅觸動了我,更觸發了我對錢幣收藏的欲望。有想法就要付諸行動。此后,我便開始了對錢幣的收藏。隨著收藏時間的增長,我收藏的錢幣逐漸多了起來,我逐漸感受到,錢幣收藏不僅留下了文化藝術的歷史痕跡,也承載著我參與其中的點滴記憶,將這些眾多的痕跡與記憶連在一起,于我而言是何其的豐富!
的確,錢幣收藏可以成為一種特殊的人生記憶的載體。
在我收藏的錢幣品種中,我特別喜歡流通紀念幣的收藏。十多年來,我投入大量的精力、財力,收集到眾多國內外的流通紀念幣。那段時間里,為了得到一枚自己尚缺的錢幣,我常常流連忘返于古玩市場、街頭古玩攤,注意尋覓,幾番和老板討價返價,不惜重金購買到一枚自己朝思暮想的紀念幣。有一次,碰巧在古玩攤上看到幾枚自己還尚缺的紀念幣,我就和攤主談價,攤主咬死900元的價格,這可是我當時三分之二的月工資!考慮再三,為了補缺,還是豁出去hellip;hellip;
我收藏錢幣成癮已深感“不可救藥”。早年外地求學期間,為了買自己喜愛的錢幣克扣糧餉,以致“營養不良”。工作后,遇上尚缺的稀有錢幣,沒錢,先斬后奏,借了再說。回家向老婆要錢還時,她常常是瞋目怒斥:“lsquo;陋習難改rsquo;!這個月又要lsquo;吃齋rsquo;了。”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便決意改掉“陋習”。難呀,不但改不掉,還把這一習性遺傳給兒子。那天,大約是月底了,家里僅剩幾百元了,我帶兒子上街買菜,鬼使神差竟走進古玩店,兒子看上幾套硬幣,執意要買,拗不過,只好從了,可口袋里的錢已所剩無幾了。妻子見買回來的都是些蔬菜,困惑不解:“就這些?”我只好指著兒子手中的幾套硬幣:“還有那些。”
也有好幾次,我花了重金卻買到了造假的錢幣,只好認了倒霉,算是交上了學費。在后來收集錢幣的路上,通過多看、多想、多思,經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從不同角度互相補充、互相印證,最終得到科學的認定。
不過我現在買幣可比先前審慎多了。一者有限的幾個錢不容亂花,再者,古玩上有不少仿制的紀念幣,來之不易的幾個錢幣要謹防上當。因此,進古玩店、上古玩攤的姿勢就不如先前優美,意氣揚揚、躊躇滿志,如今已蛻化為瑟瑟縮縮、優柔寡斷,遇到喜愛的錢幣還得斟酌一番,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才決定是否掏錢。以免再生“邪念”,影響全家一個月的伙食質量。
在幾十年的錢幣收集中,終于明白,錢幣收集是一種涉及知識面很廣的綜合性學問。每一枚錢幣,都具有很強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收集者只有在這幾個方面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掌握歷史、考古、冶金鑄造、繪畫、雕刻、書法、古漢語等基本知識,才能學會收藏,從中獲取知識和樂趣。
現如今,在我國民間興起一股錢幣收藏熱,這是一種高雅而又富有興趣的文化活動。人們通過對錢幣的收藏、觀賞、考證和研究,來豐富歷史知識,提高美學修養,陶冶性情,增添生活樂趣。近年來眾多的男女老少喜歡上收藏錢幣,各地的人們對錢幣收藏非常活躍。每一次紀念幣發行日,人們頂烈日、冒嚴寒,排著長長隊伍,往往要花上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買上一枚流通紀念幣。
縱觀中國貨幣的發行,其文化歷史悠久,從先秦綿延至今,輝煌燦爛。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繼承了傳統的文化,推陳出新,為中國的貨幣文化增添了光彩。瑰麗多彩的歷代錢幣,不僅是一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彌足珍貴的藝術珍品。它們既是學術研究的實物依據,也是陶冶人們精神情操的財富。
在我的錢幣收藏品中,不但集齊了我國發行的各個時期硬幣、紀念幣,還有不少成套的外國的流通硬幣、紀念幣。在這些收藏的錢幣中,我最鐘愛的是我國鑄造發行的流通紀念幣,和前蘇聯發行的流通紀念幣,其設計、制作水準之高超,令人珍愛。
我有不少親朋好友在國外工作生活,他們經常回國探親觀光,我就會托付他們在國外幫我留意收集國外的錢幣。經過日積月累地收集、交換,我現在已收藏到近300個國家的成套硬幣和幾十個國家的紀念幣。
驀然回首,從工作到生活,從青年到暮年,我所收藏的國內外錢幣成為我生命中的重要記憶——有藝術欣賞之旅、文化學習之旅、藝術修養之旅、精神享受之旅,它們烙刻了我愛好藝術的人生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