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凡
家里堂屋內頂的橫梁上,貼著經年累月而顯得泛白的紅聯,上頭分別寫上幾句聯句。“椿萱并茂”便是其中的一幅字。家里的老房子蓋了20年了,屋頂的聯句依然清晰。母親說,那 是在家里蓋房子那年,特意請了村里的一位教書先生,幫忙寫了幾幅毛筆字,粘貼在屋頂上,也算是一種民俗文化吧。
偶爾抬頭,望見屋頂上的字句,倒也平常。前一陣子突發奇想,想研究字句的含義。于是,我便認真學習了一回。
椿是一種多年生落葉喬木。莊子說過:“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可見大椿是一種長壽的植物。也正因為此,椿便被用來指代父親,但常見是以“椿庭”指代父親,椿畢竟只是一種植物。據說典故與孔子有關,當年孔子的兒子孔鯉怕打擾父親思考問題,“趨庭而過”,快步走過自家的庭院,因此古人就把“椿”和“庭”合起來稱“椿庭”,稱父親為“椿庭”。
萱也是一種草本植物。“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肉質,葉狹長,細長的枝頂端開出桔紅或桔黃色的花,十分艷麗,它不僅供人觀賞,花蕾叫金針,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古代傳說的是萱草可以使人忘記憂愁,因此萱草又被稱作忘憂草、解思草、療愁草等等。萱草在唐宋年間,民間種植很普遍,通常種植于住宅的后庭。后院常是眷屬與母親居住之地,是處于整個住宅的北部,所以母親又有“北堂”或“萱堂”的代稱,人們為想念母親而尊萱草為母親花。古代游子出門遠行的時候,常常要在母親居住的北堂的臺階下種上幾株萱草,以免母親惦念游子,同時讓母親忘記憂愁。
椿,是中國的父親樹,而萱,是中國的母親花。古人分別用椿、萱代指父親、母親。因此,椿萱便是父母的代稱了,而椿萱并茂便是指父母雙親健在。
母親是一個家庭里最勤勞、最任勞任怨的人,她們操持家里的柴米油鹽、家人的吃喝拉撒,永遠都是一副忙不完的樣子。父親則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他用自己強壯的身軀撐起一個家,直到他自己漸漸衰弱。盡管千家萬戶,父母對子女的養育、教誨、幫攜,各有方式,各有特點,但情感上卻是相通的,父母的愛,大愛,無私。父母可能也會生氣、犯錯,但是都值得被原諒。父母無情地被歲月流年摧殘變老,渴望父母青春永駐,成為大家共同的心愿。
母愛溫柔似水,父愛深沉如山。無論是山,是水,是椿,是萱,這種屋頂文化,“椿萱并茂”,又何嘗不是我此刻的心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