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勁松
龔茂良在莆田木蘭陂上曰:“木蘭春漲與江通,日日江潮送曉風。此水還應接鄞水,為誰流下海門東?”這就是宋人龔茂良的名篇《題木蘭陂》。
“木蘭春漲與江通”,寫的是莆田雨季到來時的木蘭陂自然景觀。那時,木蘭溪水自上游洶涌澎湃而來,跨過木蘭陂,浩浩蕩蕩,奔向出???,與全國各地大江大河水匯合,十分壯觀。
阿缽先生在《木蘭溪 木蘭江 木蘭河》一文中說:“lsquo;感潮段rsquo;是水利專家們專用的術語,指受潮汐作用影響較明顯的河段。只有奔流入海的江河才具備長長的感潮段。木蘭溪就是直接奔流入海的。木蘭溪的感潮段,可從入海口,一直追至宋代修建的水利樞紐工程lsquo;木蘭陂rsquo;首,是木蘭溪下游的主干流。這段干流,連著大海的脈搏,和著大海的節奏,每日漲漲落落,水勢洶涌。這段干流,江面開闊,水道深深,曾經是莆田跨出本土,邁向大洋,連接五湖四海的主要通道。這段干流,曾經造就了lsquo;小上海rsquo;涵江的繁華和古邑荔城的雄渾,開拓了莆田的對外經濟和貿易,孕育了農耕社會難得的lsquo;海洋文化rsquo;hellip;hellip;一路走到木蘭陂,這身畔的河段,分明是浩浩蕩蕩的lsquo;江流rsquo;,哪里有一點點淙淙潺潺的lsquo;溪rsquo;的樣子!”龔茂良的詩,正是面對每日漲漲落落、水勢洶涌的木蘭溪大江大河的英雄氣概而寫的。
“日日江潮送曉風?!边@是木蘭陂建成以后的新氣象,江潮每天天一亮就送來春風,送來新鮮空氣,讓萬物茁壯成長。昔日木蘭春漲,災難多。它會和海潮串通一氣,威脅鄰近各個村莊生命和財產的安全。所以,往事不堪回首。元豐五年(1082),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國家沒有花一文錢的高標準、高質量的莆田木蘭陂竣工,顯示出了王安石變法時代人民群眾無私奉獻的首創精神。從此,木蘭溪被管了起來,變得懂規矩,守紀律,叫它干啥就干啥;海龍王也變乖了,有禮有節,不敢闖進木蘭陂半步!從此,莆田南洋平原變成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水陸交通方便的魚米之鄉。
方天若在《木蘭水利志》說:“陂成而溪流有所砥柱,海潮有所鎖鑰;河成而桔槔取不涸之源,舟罟收無窮之利。陡門涵泄立而大旱不虞漏巵,洪水不虞沉灶;贍陂田設而巡護不食官帑,修治不削民脂hellip;hellip;由是莆南洋田畝萬有余頃,藉以灌溉,歲輸軍儲三萬七千斛?!绷执筘緦懹陂_禧元年(1205)的《李長者傳》中說:“興化軍儲才六萬斛,而陂田輸三萬七千斛,南洋官莊尤多。民素苦之,由此屢稔,一歲再收。向窶人皆為高貲溫戶。”南洋平原成了興化軍的大糧倉;許多窮苦農民以力致富,一年兩熟,生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所以,《題木蘭陂》的頭兩句詩歌頌了木蘭陂傳承建設者當年的無私奉獻精神,讓莆田南洋平原舊貌變新顏,春意盎然。無論是方天若的《木蘭水利記》,還是林大鼐的《李長者傳》,還是許許多多木蘭溪的“回憶錄”,無不有個共同的心聲——“日日江潮送曉風”。
上了木蘭陂,觸景生情,許許多多的心里話會源源不斷從腦中涌現出來,所以,木蘭陂稱得上是莆田的文化之神,有著無窮無盡的精神食糧。它是一座無師自通的大學校,培養和造就了許許多多優秀人才,一個個都富有無私奉獻精神。這是木蘭陂建成以后,莆田文化教育之所以后來者居上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是因為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缺乏了精神食糧,人就會萎靡不振,迷失了方向。木蘭陂建成之后,傳承的是建設者當年無私奉獻精神——這是天天給莆田人上課!于是,優秀人才就不斷出來了。
例如龔茂良,宋興化軍莆田縣人,紹興八年(1138)進士,初開始任地方官,后來進京參政議政,官至宰相,隆興元年(1163)五月,宋孝宗不聽周圍大臣的勸諫,一意孤行,悍然發動了“先發制人”的北伐戰爭。《宋史》說:“張浚視師江淮,茂良言:lsquo;本朝御敵,景德之勝,本于能斷;靖康之禍,在于致疑。愿仰法景德之斷,勿為靖康之疑。rsquo;除監察御史?!睆哪菚r開始,龔茂良在宋孝宗身邊工作,時間長達十幾年?!额}木蘭陂》,是在歷史發展的緊要關頭寫的。木蘭陂給了他力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后來,他不幸被人陷害致死,但是,去相時寫的《恢復六事疏》,最終卻喚醒了宋孝宗,親自為之平反,新的北伐戰爭不再發生,讓宋金兩國人民繼續過著和平的日子。所以,龔茂良稱得上是個宋朝后期的“太平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