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更生
我國大西南6省市林氏宗祠在哪里?原來它肅穆、安閑地坐落在湖南省靖州甘棠鎮下圳(夏郡)寨姓村。這兒離縣城32公里,是個典型的山間小盆地,正如《林氏通譜》所載:“祖祠居龍寶之中,喜其地勢平坦,山川秀麗。前有尖峰挺秀,后有寶馬呈樣;左有半山聳翠,右有老寨晴嵐,東有鉆天化鶴,南有睡龍護身,西有洪溪夜月,北有小橋環拱。其間星羅雜處,水繞山環,有不可勝言者矣。”
林氏祖祠全稱“林氏先祠”,又名“忠義侯祠”。湘黔桂、云南、四川、重慶6省市二十余萬林氏后裔尊其為共同祖祠。據湖南林氏宗親會的林先生介紹,南宋忠義侯林端乃林蘊第14代孫,現在西南6省市二十余萬后裔,都是林端之子思難、思義的后人,他們也都尊稱媽祖為“祖姑”。林先生還展示了隨身攜帶的西南《林氏合族公譜總系》,譜牒載:“林端,字開遠,原籍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賢良港人。公生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九月九日,于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科中武榜進士,理宗時官京湖宣撫副使,至寶祐五年(1257)三月hellip;hellip;征討楚粵紅苗卒于王事,享年六十有二。奉旨扶櫬回籍歸葬城西之龍橋。”原先“祠內置有圍大銅巖一個,眾目共睹,前人相傳,始知乃祖妣自閩中抵囊而來。其形如卵,其色晶瑩,經年從未徙遷。”據載,端公八子思難之妻蔡氏,還是蔡襄之孫女。林端殉國后,蔡氏因思念故鄉,后來還回鄉居住。
林氏譜牒還刊載,林端殉國后,其妻蔣氏(祖籍迎仙橋,可能在今江口一帶)襲夫職。她精通武藝、法術,敕封“忠節得道助國夫人”,留守靖州,助民開墾。后人慕其德,明洪武年間建成“太婆廟”以祭祀,清康熙繼修之。咸豐五年(1855),林氏子孫將其改為“林氏先祠”。
“林氏先祠”占地553.94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57.3平方米。祠廟正門的石刻楹聯,雖然因年代久遠,有些斑駁,但還可辨認:“籍屬莆田原是福建望族,祥發夏郡仍然湖南名門。”祠堂里面為木結構,前廳廳堂為純木結構,硬山式屋頂,屋脊雕塑有雙龍寶葫蘆,兩端塑龍頭,彰顯林氏特殊風采。四周筑圍,門墻高9米。條石門樓。門樓有眾多泥塑,裝飾著龍、鳳、龜、獸、鳥以及人物。其中主題“八蠻進貢”,講的就是林端公和蔣太婆的靖邊功勞。
拾階進入祠廟正堂,屋檐下高高懸掛的匾額有“忠孝傳家”、“祖德流芳”、“世代榮昌”、“富發和祥”、“林海聲濤”等,琳瑯滿目。屋內粗大的立柱上,楹聯文句有“揮師浩浩浴血討苗亂忠烈耿耿公捐軀”、“端公太婆助國定邊功不朽”等等,內容貼切感人。
1987年,“林氏先祠”被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批準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9月被懷化市政府批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已經申報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