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衛
我從懂事之始就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對國畫亦十分喜愛,畢竟書畫同源。不過對西方油畫我也同樣喜歡,因為那個時代所看到的宣傳畫,大多是油畫,當然還有水彩畫、版畫和年畫等。
當前,各種藝術門類都在繼承傳統的基調上,大力創新,與時俱進。各路流派,如萬馬奔騰,馳騁地向前發展,尤其是青年人思維奔放、活潑放縱。他們在嫻熟掌握技法的基礎之上,大膽放開手中的畫筆,怡心怡情地勾勒出屬于自己的愜意之理想圖景。青年油畫家陳飚就是這樣一個情感豐富、任情任性的藝術青年。
他多年來專注于油畫創作領域,學習臨摹過無數的經典油畫,不僅有人物、山水、花卉,還有動物hellip;hellip;無所不畫,精益求精。他在追求形象逼真的同時,更注重景象的神采與韻味。在色彩豐富運用多種手法表現的前提下,達到立體的透視、空間的幽靈,大大地產生藝術的沖擊力與穿透力。他前些年游歷祖國名山大川,閱盡人間滄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他來到黃河畔,遙望那茫茫無際、奔騰不息的河水向東流;當他攀登高山,俯瞰錦繡大地,一種無限熱愛祖國山河的激情涌入心懷。回來后提起畫筆在畫板上,凝思片刻,然后放膽地把如椽大筆蘸上各種色彩,在雪白的畫布上這里涂涂,那里抹抹,心情是何等激烈。他眼疾手快,縱一筆,橫二劃,再橫來直去,上來下往,把畫布都涂上一層層厚厚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一瞬間,畫面透出如同大海波濤那樣,洶涌澎湃,浪花茫茫,霧氣沖天。那迷迷蒙蒙,凸現出強烈的流動感,亦可視為蒼穹飄云,或暴風驟雨的激烈場景。這竟然像個什么樣子?不,他那濃厚的豐富的內心情愫尚未揉納進去,剎那間的感懷還未融入其中,心里尚未達到至極快活。從而又提起畫筆,小心翼翼地在畫面的左角輕輕地描繪出一幅古樸典雅的圖案,那黑里透綠的一部古書籍,寫上《唐詩三百首》。顯然是一本書!又在相同的方位稍微挪開一個位置,畫上古籍里的某一頁。細察其頁內,便是古代木刻書本。這一來作者感到有點味道了,在西洋油畫里融入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使畫作產生出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他頓然興高采烈,又在畫面中間部位細細描繪出一幅中國畫山水《剩山圖》,精巧地采用半工寫的手法,栩栩如生地把山川樹木鮮明地描繪出來。誠然這又是刻意把中國畫的鮮明特色結合進去。此時的陳飚,心情有點不安,是否弄成不倫不類的偽作品?不會的,他胸有成竹,再換上油畫筆,懸空作了個點撇捺一樣的姿態,把中國畫的畫面“破格”處理。然而,他卻擔心這樣的發揮,會否沖淡了油畫的主調?不,他十分自信,再在中國畫那一局部的右側描繪出一面類似國畫長卷之首的題款或標題什么。這樣既把中國畫完整地披露出來,又使整幅油畫主題給突顯出來。其時,他心中有數,又在題款的下角補上古籍《宋詞》里的某一頁文字,周邊故意作了破損殘缺,其字清晰可辨。為了不使這書頁單調枯燥,則另外在一邊加入一書頁,飄散至其中,更突出中國古典人文韻味。
當畫作基本完成之時,陳飚興味盎然,任意在上面甩甩,或點點抹抹。其顏料的輕重、濃淡、快徐程度,可見一斑,出現特別的效果——絲帶如棉花飄絮,散點似雪花飄落hellip;hellip;這還不止呢,其痕跡猶如書法里頭的毛筆出現的豐富點劃,或刷筆那般的干燥韻味與氣度。這時,他完全將這幅油畫作品視為中國畫,或書法作品來對待,其然,他還意猶未盡,蓋上四方篆刻印章,醒目地凸現在作品的顯要位置上。這時陳飚歇一歇,放下手中的筆,想出好幾個漂亮的字眼做為題圖。但猶豫不決,落下款字,多少限制了畫面的意象。因為畫面里已經蘊含了無窮無盡的藝術因子及文化元素,再精妙、再概況的語言,亦說不清道不明畫作的內涵,就干脆命題為《無題》吧。讓讀者自己去領悟,自己去領略里面潛藏的 東西、跌宕豐腴的意蘊,或大自然里的難于尋覓的情景,或大千世界里的瞬間存留的幻覺,抑或是作者夢里的景致,間或可以讓讀者有無限的想象、聯想hellip;hellip;
其然,陳飚的這一創新意識,或者叫夢幻般的寫真,是他的藝術再創造,是他對油畫藝術與中國畫、中國古典文化的一種頗有求新變異的文化創造。換一句話說,興許是他長期對 油畫學習與創作的感悟體現,或許叫一種探試——中西方文化的有機結合之嘗試。他那畫面上朦朧之惑與返璞歸真的意象,與其說是他的特殊藝術符號,不如說是他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酷愛,抑或是把自己的感情、心中的藝術語言融入到這幅色彩斑斕、情態紛呈的油畫作品里。
其實,這是油畫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時尚潮流創意的一番成功嘗試,同時也是難能可貴的藝術創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