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柱
今年春,余擬寫一篇《千年“書香莆田”史》的文章,于是購買了近50本書用以資料參考,其中有黃祖緒先生的著作《綬水書香》、《壺山門第》。在《壺山門第》第三集中有一篇介紹莆陽歷代藏書家傳略的文章,在此篇文章中介紹有清代藏書家黃雯,祖緒作為其裔孫亦喜聚書,家有藏書五千多冊。2013年9月獲評首屆福建省“書香之家”。又在此書后記中看到好友國祥與其老師祖緒先生的合影。于是4月14日上午七點半聯(lián)系國祥友,說明想去拜訪他的老師讓其代為引見之事,友祥爽快答應(yīng)馬上聯(lián)系,回話說祖緒老師上午9點會到僑鄉(xiāng)時報社辦事,等下一起在那里會面。
約定時間到了,我們在報社門口看見一個騎著鳳凰牌自行車的身骨板硬朗的長者,雖然兩鬢斑白,但臉色紅潤,精神煥發(fā)。國祥待緒師下車后,為雙方互作了介紹,我們親切打招呼,過后一起到編輯辦公室,約定第二天下午一起去延壽村祖緒老師家做客,主要去參觀他家的藏書。
4月15日下午4點,我和國祥及其朋友一行6人駕車到延壽村橋頭,祖緒老師已在此等候了,見到我們即引路來到他家。在客廳,緒師熱情招待我們坐下喝茶,我們參觀其著書的書臺,書臺上排列疊放著多種書籍,書臺中間放有一盞臺燈,臺面上放著文稿、鋼筆。
隨后緒師領(lǐng)我們上二樓參觀,中廳兩邊墻壁上掛有緒師友人書贈的書法作品,過樓廊見有一間房,張貼著門聯(lián):“一庭蒼發(fā)來知己,半卷書開見古人。”緒師開門向我們介紹說這是間藏書房,我們進去一看,都發(fā)出贊嘆聲。只見書房內(nèi)陳設(shè)有三排整齊的書柜,書柜內(nèi)擺滿各種書籍,以文化、藝術(shù)類書籍和姓氏族譜為多。他介紹說以前祖上藏有一些古籍善本,經(jīng)過一九五八年的大洪災(zāi),惜已無存。現(xiàn)這些藏書是十年來購買的。他自2003年底中學(xué)退休后,不甘過“水邊林下,扶杖逍遙”之歸隱生活,聚書收藏,著述自娛,致力于莆陽姓氏源流及地方歷史文化名人研究。十年來參考文獻近千冊,旁征博引,晨書暝寫,著作兩書,主涉莆陽名人(名臣)350多人,共142萬字,具有豐富的地方文化史料價值。書房內(nèi)還貼有一副對聯(lián):“非關(guān)因果方為善,不計科名始讀書”,緒師說他非常喜歡這對聯(lián)句。接著從抽屜里拿出所著述的手稿裝訂本讓我們欣賞。然后一起走到另一間房,只見一排書柜上整齊擺放著多種書籍的手抄本、復(fù)印本。我們參觀“書香之家”,真是不虛此行啊!
參觀完藏書一起下樓喝茶,他聊說從不去超市,倒是經(jīng)常騎自行車到城里的書店、圖書館去看書、購書和交流。其一向治學(xué)著述嚴謹,如近期寫宋代大理學(xué)家朱熹的一個門生鄭可學(xué)的文章,把《朱熹全集》一套十本購買回家研讀查資料。
過一會兒,緒師安排我們喝茶交流,他拿來自己的著作在書桌上認真為我們每個人書寫贈書題簽、鈐印,然后包裝,分贈給每個人。之后,緒師提議領(lǐng)我們走一段村路,參觀“狀元井”,這是唐代妙應(yīng)禪師為狀元徐寅公所鑿。此井年久失修,污臟亂不忍觀。他介紹說2003年底剛退休一周,有涵江翰寶齋徐建功等人尋根問祖來延壽村,意欲完成先祖及景翰公之夙愿,出資修復(fù)“狀元井”。他慨然應(yīng)允,和本村幾位有識之士一起克服困難與干擾,仗能工巧匠悉心苦干逾月,“狀元井”修葺加固,風姿依舊。旁立石碑一塊,正面書刻“狀元井”三字,背面述刻其神僧涅槃(妙應(yīng))鑿井及徐氏裔孫重修緣由,并澆灌通往“狀元井”之水泥大道,道旁鋪設(shè)好清淤排污管道,千年古井重見天日!此為祖緒善人所做的諸多善事中的一件。我們都拿出手機拍照“狀元井”留念。
接著,緒師又領(lǐng)我們參觀了楊持平烈士及閩中特委延壽聯(lián)絡(luò)點展覽室,大家一路邊走邊聊,祖緒聊了他的養(yǎng)生之道,他每日早晨五點半起床后在家做多種養(yǎng)生動作,持續(xù)鍛煉一個半小時;中午午休一小時,晚上泡腳后做足部按摩三百下,然后睡覺。難怪他年過七旬,還精力那么充沛。真是生活張馳有度,著書、養(yǎng)生兩不誤。吾輩后生當師學(xué)之。
走了一會兒,到延壽橋頭,不知不覺已是晚上六點三十分了,緒師安排興致盎然的我們參觀一下延壽橋,之后帶我們到一家小飯店聚餐,請我們品嘗莆田地道風味菜肴。緒師還拿出自家釀造的葡萄酒款待我們。大家邊吃邊聊,談笑風生,十分愉快。晚上八點半,我們感謝緒師的熱情招待并向他親切道別。
一個一生與“書”打交道的人,教書、藏書、著書的祖緒先生已是吾莆地方的文化學(xué)者。愿這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長者、智者健康長壽,為莆田寫出更多歷史文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