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榆
宋咸平初,仙游文廟屹立于大蜚山之麓,木蘭溪之濱,迄今已越千年。昔時地靈人杰,俊采星馳,文望尊隆,簪纓相繼,遂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譽。然時世興衰交替,文廟亦飽經滄桑。雖時有修葺,而未見具備焉。
時維丙戍金秋,仙游縣委、縣政府順應時代之潮流,高瞻遠矚,毅然決定復修文廟。此乃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彪炳千秋之壯舉。因之,縣文體局、文廟董事會諸同仁及各界人士,耿耿乎盡心,欣欣然竭力,畢其功于一舉,造福祉于一方。
三年間,籌募巨資,復修舊建筑群,重建文昌閣、藏經閣之屬,規(guī)模宏偉壯觀,全貌煥然一新,風格古樸典雅。其擎殿石柱鏤雕盤龍,狀若騰云,御賜龍圖,活靈活現(xiàn);大成殿中,歷代帝王御書之匾詞楹聯(lián),金光閃爍,令人景仰。孔子立身漢白玉雕像,儒雅端莊,栩栩如生。且有四配十二哲新雕塑像,侍立兩側,恰似杏壇講學,侃侃如也。叩拜其間,如見其人,若聞其聲。長此耳濡目染,孔子之人倫、人性、人道、人本學說,必愈有深遠之影響。
至若東西廊廡,三十六幅屏雕孔子圣跡圖,分外誘人。觀賞圖文,孔子圣跡歷歷在目,堪稱“天縱之圣”;見其屏雕工藝,精湛絕倫,誠為仙游“國畫之鄉(xiāng)”、“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之歷史見證。復修既竣,文物備存。茲有足恃者,庶乎孔子哲學思想之不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