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工作中,風險隱患的排查與治理是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第一道防線。近日,莆田海事部門以"共享共治"理念為引領,聯合交通運輸、公安海防、地方政府等多部門,對轄區內未營運的陸島交通碼頭開展安全隱患綜合治理行動。通過多方協作、精準施策,成功化解潛在風險,筑牢水上安全屏障,有力推動了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一是隱患初現:日常巡查發現潛在風險。為落實汛期暑期水上交通重大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要求,莆田海事部門充分利用電子巡查與海上巡航相結合的方式,對轄區水域開展高頻次、滾動式巡查。在一次例行海上巡航中,執法人員發現轄區一處未營運的陸島交通碼頭有群眾擅自進入碼頭區域釣魚、游玩,同時碼頭防護設施老化嚴重,存在安全隱患。
二是多方響應:聯合工作組共商對策。發現隱患后,莆田海事部門第一時間依據《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共治專項行動方案》及工作程序,向地方交通運輸部門和屬地政府發出通報函,商請相關主管部門督促碼頭管理單位加強安全管控,嚴防事故發生。各部門對此高度重視,迅速響應,聯合成立專項工作組共同推進碼頭安全隱患治理工作。
三是實地勘查:全面排查建立問題清單。為精準掌握陸島交通碼頭的安全隱患狀況,工作組迅速趕赴現場深入勘查,全面排查了碼頭現有防護設施的破損程度、周邊水域環境、通航秩序以及人員活動范圍和路徑。勘查發現,由于長期閑置且缺乏有效管理,碼頭設施老化嚴重,周邊護欄多處破損、缺失,防護功能基本喪失,且未設置門禁系統和安全警示標識,導致附近居民可隨意進出碼頭區域,人員落水風險極高。同時,周邊水域還存在著漁船隨意停靠、非法捕撈等擾亂通航秩序的問題。工作組通過細致排查,全面摸清了隱患底數,最終梳理形成包含4項具體問題的隱患清單,為后續精準施策提供了關鍵依據。
四是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消除隱患。問題清單明確后,工作組召開專題會議,集思廣益,共同研究制定解決方案并推動落實。1設施加固與警示提升:針對碼頭防護設施老化和警示標識缺失問題,責令碼頭業主單位立即對護欄進行修復加固,增設醒目的安全警示標識和反光標志,并在關鍵位置加裝防撞設施,全面提升物理防護水平。2人員管控強化:針對人員隨意出入、聚集游玩問題,要求碼頭業主單位安裝門禁設施,增設監控設備,嚴格限制無關人員進入碼頭區域。3通航秩序整治:針對通航秩序混亂問題,由海事部門牽頭,聯合公安海防、屬地鎮政府等部門開展聯合巡查執法,對非法停靠、捕撈的漁船及其他船舶進行勸離,依法查處違法行為,并通過加強日常巡查監管,有效維護通航秩序。4宣傳引導并行:工作組同步加強對周邊群眾的宣傳教育,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講解等方式,勸導群眾非必要不進入碼頭區域,引導自覺遵守規定,有效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經過近3個月的集中攻堅整治,陸島交通碼頭的安全隱患得到有效"清零",碼頭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周邊通航環境顯著改善。
此次對未營運碼頭安全隱患的成功治理,是莆田海事部門運用“共享共治”理念解決水上交通安全頑疾的生動實踐,為各地消除類似未運營碼頭安全隱患提供了可借鑒的治理樣板。下一步,莆田海事局將繼續深化“雙共”理念,攜手各相關部門,持續提升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水平,為轄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邱光勇 胡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