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載運198TEU煤炭的集裝箱船“東方祥”從莆田秀嶼駛往福州江陰,標志著“江陰—莆田”航線煤炭“散改集”業務逐步邁入正軌。今年以來,“江陰—莆田”航線累計已完成煤炭集裝箱運輸承運量2041TEU。煤炭“打包”運即“散改集”是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2021-2025年)的通知》要求、構建綠色物流體系的重要環節,是實現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煤炭運輸綠色低碳轉型的有力舉措。
煤炭運輸“散改集”是指將原來散裝運輸的煤炭裝入集裝箱進行運輸,被“打包”的煤炭避免了散裝運輸和裝卸過程中的發生的散落和揚灰等情況,一方面可以有效緩解對運輸、裝卸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實現在裝卸過程中的低損耗,不僅降低運輸成本還可達到“綠色低碳”運輸目標。
為保障煤炭運輸通暢,莆田海事部門多措并舉,切實做好煤炭集裝箱運輸的安全監管和服務保障。該局提前掌握船舶動態,航次計劃,提前掌握集裝箱貨物相關信息,針對性選擇開箱對象,提升現場檢查精準性;并結合2025年汛期暑期交通運輸安全生產重大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強化相關船舶現場監管力度,嚴防船舶帶病參與運輸。
同時,聯合湄洲灣港口發展中心開展現場開箱檢查,謹防“謊報瞞報、夾帶私貨”;聯合口岸部門向碼頭、貨主、航運公司等相關單位大力宣傳大宗貨物“散改集”政策、優勢,鼓勵支持工礦企業和運輸企業發展“散改集”運輸,共同促進轄區煤炭運輸向綠色低碳轉型。
下一步,莆田海事部門將持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優化服務和監管舉措,助力轄區重點能源物資運輸保通保暢、提質增效。(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黃蕓 冰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