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諾 文/圖
一直很敬畏大海,那樣浩瀚、深邃、美麗、神秘。走向湄洲島,從文甲碼頭乘坐“海神號”輪船,看大海,晴空日麗里,天藍海藍,美得震撼,陰天里,海天灰蒙,自帶波瀾壯闊的氣場。“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媽祖行善大愛,被尊稱為“海神”“護航女神”“和平女神”。湄洲島,因媽祖而聞名海內外,這個離陸地不遠的島嶼是莆田的一張亮麗名片。
記得第一次來湄洲島是在孩童時代,學校組織的旅游。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時吸引我的是大海的浩瀚,沙灘的細軟,海岸線的綿長,還有用望遠鏡望見彼岸的興奮。
第二次來湄洲島,是我陪同事阿鄒母女倆去朝拜媽祖,那時阿鄒女兒才上幼兒園。阿鄒的愛人是個海員,常年漂泊海上,行走海外。她篤信媽祖,每年都會來敬謁媽祖,祈愿她愛人出海平安。在媽祖像面前,一切都安靜下來,凝眸,專注,雙手合十,祈愿,叩首,是那樣深情的朝拜,飽含一個妻子對丈夫的萬千掛念。我被震撼到了。
我漸漸了解了媽祖的故事。媽祖“不是憑空想象的神類,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一個勇敢無畏的人,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她曾經以一介女子,在湄洲灣海上涉波履險,救急救難,傳為佳話。”“她曾經以愛的泉源,充溢著千千萬萬中國海員和華僑的心田,庇佑他們走遍五洲四海……”愛能產生愛,媽祖文化的傳承就是愛的傳播和延續。
2023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我們帶老爸老媽一起來湄洲島,乘車,乘船,虔誠而來。旺季,人群如潮,帶著南腔北調的潮音。湄洲媽祖祖廟香火繚繞,升騰著每一位香客的心靈寄托。多年不見的湄洲島已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來湄洲島是母親許久以來的心愿,古稀之年的母親,滿頭銀發,精神矍鑠,在島上行走了一整天也不覺得累。我們走進媽祖平安里,欣賞“積淀千年歷史文化的宋代漁家村落”。劉濤主演的電視劇《媽祖》就在此地拍攝,這里又稱“媽祖文化影視園”,園內不僅有宋代漁村古堡建筑群,還有媽祖吉祥鎖、媽祖平安里風順牌坊、湄洲古韻、望海臺、平安堡、東海龍宮等,具有濃郁的古湄洲風情,深刻的媽祖文化內涵。看過電視劇《媽祖》,還能親眼看到拍攝基地,母親甚是歡喜。平安里,平安里,平平安安——在湄洲島,一切都平和下來,祈愿,感恩,向善,向上。
2024年冬天,“大雪”節氣后,我又一次來到湄洲島——隨“沿著木蘭溪看莆田”聯合創作采風團而來。木蘭溪的水蜿蜒向東匯入興化灣,總有一滴水百轉千回融入湄洲島。湄洲島南北縱向狹長,形如娥眉,故稱“湄洲”。在茫茫大海中像一葉美麗的扁舟。從文甲碼頭坐著“海神號”輪船,大約二十分鐘就抵達湄洲島。上岸抬眼可見飄逸的“湄洲島”三字。碼頭停泊著一艘古色古香的大船——“和平女神”號三桅仿古客船,船身寫著“全球首個海上媽祖行宮”,查閱資料方知此船長52米,寬11.9米,主桅桿32.3米,是目前國內唯一具有航行資質和觀賞性的仿古三桅帆船。它以獨特的造型和氣魄吸引著游客的目光。
湄洲媽祖祖廟建筑群依山勢而建,殿閣縱橫,雕梁畫棟長廊,凌空飛檐,磅礴壯麗。“宋代坤靈播,湄洲圣跡彰。至今滄海上,無處不馨香。”天后宮門殿石柱上有一副奇妙的對聯: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戒,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導游解說:“這是莆田明代才子戴大賓所寫,巧妙地運用通假字,正確讀法是‘齊齋,齊齋,齊齊齋,齊齊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我查閱了一些資料,知曉上聯的意思是朝拜媽祖的同時一起齋戒掉不良的行為和心念,下聯暗含湄洲島上著名的“湄嶼潮音”。
我們在夜里看海聽濤,蒼茫夜色下白浪茫茫,千重萬疊,濤聲陣陣,如鼓如樂。燈光鑲嵌下媽祖祖廟建筑群如海上布達拉宮般迷人。我們又在第二天清晨來到海邊,期待著日出時刻,大家都說陰天里看不到日出的,但我們幾個癡心不改迎著冬天的海風五點半開始守候著日出時刻。天氣預報里說六點三十六分日出,正是在那一刻我們看到灰蒙蒙的天空中出現了一抹紅霞,恰似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已經是期待中的驚喜了。仰望山頂的媽祖石雕像,雙手合十,默念祈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媽祖石雕像身著霞帔,手執如意,面容慈祥,目光炯炯,面向臺灣海峽。記住了這一幀經典身影,記住了鄉愁,記住了在莆田有這樣一位女神,記住了媽祖文化——呼喚著平安,呼喚著和平。